何水法:扩大文化内需,推动产业升级 |
http://www.cflac.org.cn 2009-03-06 作者:何水法 来源:中国文联网 |
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是全球经济最主要的战略增长点。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一直持续发展。2008年,我国国内经济生产总值达到33700亿美元,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文化产业却表现出很大的增长空间,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率超过24%,日本高达72%,而我国文化产业所占比例不到5%。 作为国家软实力的综合体现,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和产业布局,实际上表现了相关国家对文化生产力的认识程度和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思考。目前全球文化产业发展中,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都拥有各自的产业优势和竞争实力。英国文化产业的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所创造的年均产值接近600亿美元,约占GDP的11%,超过传统制造业中任何行业所创造的产值。软件、电子游戏和电子出版业务所占的份额最大,创造的年产值接近170亿美元,占GDP的2.5%左右。音乐产业是英国文化产业的支柱之一,在世界上的地位仅次于美国,近年来平均每年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达30多亿美元,出口利润甚至大于钢铁的出口。文化创意产业成为英国产值第二大产业,就业人口达195万,位居全国第一。美国是世界文化产业强国。上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生产成为美国最富于活力并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产业。在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属文化企业。在全球“文化巨无霸企业”中美国企业所占比例超过50%。日本的娱乐业也成为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 这些现象的出现都告诉我们:文化不仅在精神领域具有价值,同时更体现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随着经济的增长,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内在动力不断增强。但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文化产业发展还受体制等因素的束缚,难以突破传统障碍而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整个社会过度依赖以高成本大投入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创新型、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较少,文化创意型企业所占比例较低。 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干系国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也干系民族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把中国五千年来的丰富、独特、珍贵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既可向全世界传播悠久璀璨的中国文化,又可提升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而要全面解决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即将面临的能源、资源匮乏的重大难题,就是要更多地把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传统产业转化为占用社会资源少、经济效能高的文化产业。 首先,花大力气造就一批以开发文化创意为核心的企业。政府应通过项目扶持、基金奖励和税收优惠措施等给予激励,促使资本、人才、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聚集。 其次,社会应当为文化艺术名家和优秀文化创意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机制和创作环境。应该说,文化艺术名家和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在文化产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既代表着社会的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也为社会创造着大量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创作环境,一方面是要对他们多一份关爱和宽容,少一些疑虑和责难,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潜心文化艺术事业,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另一方面是要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和艺术名家也要有奖励措施,建立升值机制和更广阔的发展平台,鼓励他们用更好的作品和文化创意来回馈社会。 第三,加大力度扶持文化产业创新项目和传统产业升级互动。以艺术产业为例。艺术产业可同房地产业整合。书画收藏品属于高价格弹性商,不同于生活必需品,当经济萧条时购买力不济市场有限。但是如果换个思路,艺术房产也成为危机中的机遇。不可否认,房产的滞销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商机。房产的文化艺术策划显现出巨大的产业前景。浙江华元房产集团有限公司和杭州三达文化投资策划有限公司携手打造的“和庄”项目的文化艺术品牌策划成为一个突出的案例。艺术产业还可以同酒店业的联姻。艺术和品牌酒店的联姻也孕育着巨大潜能,这种形式不仅带来了酒店文化品牌的提升,更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在达到酒店品牌个性化的同时,达成文化艺术资产增值最大化。发掘艺术产业的人文内涵。文化创意型主题展览既能够凸显艺术的人文属性,构筑宣扬人文精神和谐社会,又能够为艺术灵感寻找到很好的抒泄途径,将最美的艺术成果留给人类社会。 第四,大力推动文化艺术普及,带动全社会进行文化消费。 随着文化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应该有越来越多的百姓能够享受文化消费的裨益。而伴随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追求并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浓厚。政府应当通过一种恰当的方式来引导普通百姓热爱文化,带动民众积极健康地进行文化消费。这样既能够为普通百姓带来文化的享受,提高文化艺术的普及度,同时又能够推动文化消费、拉动内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拉动文化内需不仅资源消耗极少、创造产值效应巨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塑造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活品质。文化产业本身又承载着凝聚一个民族向心力、提升民族基本素质的作用。在中国当代,一个企业的真正贡献不仅仅表现为交纳税收、安置就业、社会捐助、拉动经济,带动相关产业,以及提供企业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向社会提供亟须的文化、思想和精神财富。 拉动文化内需,推动产业升级首先要提升经济增长中文化创意的含金量,创意干系到产业布局、投资方向、投入产出。极富创意精神的企业,很少有因为有创意而失败,因为创意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经济的生命力,是投入最少、产出最高、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一种经济行为。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实质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和政策支持。在先进理念的支持下,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要建立总体发展规划,确定未来若干年发展的政策导向,完善和优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的环境,研究和探讨如何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构成与完善创意产业的产业链条。政府应当建设一批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强创意项目作为风险产业的辅导、推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体制,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快速生长。发挥集聚效应,培育创意市场,打造并完善创意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群落。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还是市场不成熟、需求不稳定、产业链尚不完整的风险产业,又是有效需求高速增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经济效益非常诱人的朝阳产业。正是具有如上的这种相辅相成的特点,文化创意产业才需要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效的政策支持机制,高技术的基础设施,相互接驳的产业链条,打破原有行业界限的重组场域,迅速顺畅交换传播的数字网络和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交易平台。这样,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被当今世界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才能在中国经济中迸发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以科技含量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同样重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对于数量和低成本扩张较为依赖,效能不高,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如何加大创新研发,提高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方面应当更加有效地发挥科技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促进作用,在保持国家鼓励发展高科技企业的政策前提下,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引导,促进和鼓励创新性、文化创意型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应当逐步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以高科技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由低效、低附加值的数量型增长,向高效、高附加值的产业战略转变,特别是要注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更好的动力。 (责任编辑 金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