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华:唱国歌与奏国歌意义有不同
http://www.cflac.org.cn    2009-03-06    作者: 孟祥宁 张亚萌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3月3日下午,当主持人宣布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后,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20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同时起立,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嘹亮、雄壮的歌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久久回荡。此时此刻,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歌唱家李素华激情满怀、心潮澎湃,因为从以往全国政协开幕会的奏国歌到今天高唱国歌,正跟李素华委员的4次提案相关。

    2003年起,李素华第一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就在提案中提出在“两会”开、闭幕式上“唱国歌”。她说,国歌见证了我们党开天辟地的艰苦历程,凝聚着全世界华人一颗颗爱国的心。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每当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都会倍感自豪。因此,每个中国公民都有义务熟悉和高唱国歌。每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是人大代表行使权力和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最高形式,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规格高、影响大。与会委员、代表来自全国各民族、各省市的各个领域,集中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意愿。同时,作为中国政府每年最为重要的会议,它不仅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更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备受关注的焦点。在“两会”开、闭幕式上全体人员演唱国歌更具有深远意义。参加“两会”的委员和代表应该说是各个领域和界别的代表,学会演唱国歌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她的这个提案得到了李谷一、徐沛东等委员们的支持,有20多位政协委员在她的提案上签了字。这次终于采纳了她的建议使她格外激动:“在‘两会’这样一个重大场合唱国歌,振奋人心,更使我们对祖国、对中华民族有了一种更亲切、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广东歌舞剧院的著名歌唱家,李素华已经从事歌唱事业几十年。她的声音圆润嘹亮、吐字清晰、感情质朴,舞台演唱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多年来,李素华始终倾情演唱民歌。在20世纪80年代,很多民歌手转唱流行歌曲,但李素华从来没想过要去分一杯羹。因为她相信,“民歌给我带来了观众的鲜花和掌声,是民歌让我拥有了今天的成功。”扎根于生活的民歌,一样有相当多的观众,而作为一个优秀的民族歌唱家,一定得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她说,“我在广东土生土长,广东有很多具有岭南特色的曲调,像中山的咸水歌、南音、客家山歌、采茶调、潮州歌仔等。这些曲调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民歌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千年沃土之中,早已是叶绿花红,摇曳多姿,生命力非常顽强。我对民歌的热爱已经渗入了自己的血液之中,值得我用一生的智慧和精力去探索,去歌唱。”

    1984年,李素华已经蜚声广东歌坛,获得了很多奖项,并被誉为羊城乐坛新秀。在很多人看来,这正应该是李素华大展身手的时候,她却悄悄地告别了鲜花和掌声,选择去上海音乐学院读书。“我追求的不是一时的轰动,而是要长久地闪亮,这就必须要有扎扎实实的真本领。”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她如饥似渴地充实着自己。正是这3年的学习,拓宽了李素华的演唱路子,加强了她的声音表现能力,使得她在今后的演唱生涯中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天道酬勤。因为对民歌阵地的坚守,因为能够耐得住寂寞,1994年李素华凭一首颇具广东特色的歌曲《荔枝颂》获得了首届中国民歌大赛的金奖。之后,她的歌声不仅在广东的山水城乡间飘荡,也传遍了全国,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2002年9月,李素华举办了“唱支山歌给党听——李素华独唱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上,李素华以普通话、广州话和客家话为观众演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共产党恩情长》(客家山歌)、《歌唱家村新面貌》(广州话)等18首歌。很多人在看完这场演唱会后这样评价她:演唱上既有民族唱法的特色,又运用西洋技法,能放能收,放则有节,收则有度,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素华是广东省第一位举办民族声乐独唱音乐会的歌唱演员。从1990年至今,她已在穗港两地及各大高校举办了12场个人独唱音乐会,也是目前为止广东省在省、国家级专业声乐大赛中获奖最多的民族声乐演员,但她的目光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年轻观众,而是矢志不渝地选择大学校园作为演唱阵地。在她举办过的独唱音乐会中,大半是在大学里举办的。

    在大学里举办自己的独唱音乐会自有李素华的考虑。她说,任何一种艺术,如果没有年轻人去关注,那它的发展前景就不那么乐观了。民歌艺术只有扎根到群众中间,深入到年轻一代心里,才会更具有生命力。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素华就如何进一步保护民间老艺人提出了新的提案。她说,广东目前已有123个县、镇、村被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29个单位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还有7名民间艺人被命名为“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师”。还有粤剧、醒狮等7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羊传说”等18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民间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同时,被称之为戏曲“活化石”的广东稀有剧种“正字戏”、“白字戏”、“紫金花朝戏”、“西秦戏”和老艺人也得到了政府相应措施的保护。

    但是,李素华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对一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老艺人,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他们的关心和保护,保障其生存环境和健康水平。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以口传、心授、身体示范等进行传承的活态性文化,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的活态性文化,所以,只要人在艺就存、人亡艺就失!李素华建议,政府是否可以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项资金中拨出一部分资金,来作为提高民间老艺人生活水平、身体健康的保障,以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和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赢得时间、赢得机遇,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

 

(编辑 浩瀚)

|两会图片|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
濮存昕发言
张海委员
朱世慧发言
刘秀荣发言
覃志刚委员
冯骥才发言
委员们认真整理提案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