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声委员:设计“中华服”作为国服 |
http://www.cflac.org.cn 2009-03-05 作者:李延声 来源:中国文联网 |
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越南有奥黛,印度有纱丽……当这些服装以其浓郁的民族风韵或醒目的国家特点展示一个国家的魅力时,自古即有“衣冠王国”之称的中国,时至今日竟无自己的国服,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 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礼仪制度发达,各种礼仪规定通过发达的服装文化得以集中体现。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传统礼仪断裂了,随之断裂的还有我们的服饰文化。服饰是民族的符号和标识,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弘扬本民族礼仪文化的努力必然大打折扣。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发出中国应有自己国服的呼声。 国服是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性的服饰,也是一个国家多年发展历程中文化、艺术积淀的浓缩产物。国服和国旗、国歌、国徽都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号召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的代表。 中山装曾一度被世界公认为中国的“国服”。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中山装。1929年,国民政府将中山装定为礼服,同年公布的《服装条例》又选定旗袍为“国服”。中山装虽然在建国后并未被明确定为国服,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穿中山装,大部分国家公务人员也将其作为制服。直到现在,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场合,许多名人仍习惯于选择以中山装亮相,足见其影响之大。 但是,总的来说,孙中山先生在当时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设计的中山装主要着眼于政治考虑,略显简陋,还不能完全展示中华民族独有东方美学神韵,因而也就不能承担新时期国服的重任。而曾经被西方叹为“世界上最性感的服装”的旗袍沦为了娱乐大众的“工作制服”,也难以重新被国人认同。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外交往空前频繁,国服问题的重要性开始日益凸显出来。 2001年上海举行的国际峰会(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身着“中式唐装”集体亮相。这使得唐装在海内外华人中迅速流行开来。然而新唐装在迅速流行之后很快又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最终未能成为我们的国服。主要原因是设计不够理想,虽然华丽,但显得不够庄重,有点俗气。 2006年3月17日,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以“和谐?时尚?国服”为主题,邀请海内外专家为中国国服寻找答案。 最近几年,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纷纷提出建议,要求国家正式确立国服。有鉴于此,特提出建议设计“中华服”作为国服的提案,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新的国服拟称“中华服”。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国服必须体现一种共同的民族认同。因此,新的国服全称“中华民族服”,简称“中华服”或“华服”。 第二,在“中华服”的标准上,建议在多种民族服装中选择元素,以古代“汉服唐服”为主,汲取各少数民族服装和西式服装的长处,创造出多民族共享的国服。 第三,“中华服”的设计应体现华夏文化的理念与精神,应庄重、大气,同时又要实用方便。“中华服”的设计可以不乏时尚和个性化,但一定要体现我国的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四,“中华服”应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是一个系列,包括男装、女装和童装等。在这个系列中,以礼服为主,适用于一些庄重的场合。“中华服”不仅可用于官方人士国际交往、国内重要政治、文化场合,民间还能用于重大传统民族节日、婚礼、成人礼、祭礼等重要场合。建议将春节和国庆节确定为国服日。 第五,为体现国服设计的庄重性和严肃性,建议以文化部门为主成立“中华服”设计评审委员会,可以借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工程美术创作的成功作法,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担任评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设计出能真正体现我国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的国服。 第六,拟定《国服条例》,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在条件成熟时报请国家立法机关以法律形式通过。 总之,确定新的国服,既是国家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也是十三亿中国人民的需要。被誉为“衣冠王国”的中华民族应该拥有世界认同并称赞的“中华服”。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年大庆,应该确立我们的国服.明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穿着自己的国服——“中华服”迎接世界各国来的朋友。 (编辑:晓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