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都很重视打造优质育人环境,特别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内容广泛,既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有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一所学校可以从多个角度建设校园文化,不可面面俱到,重复建设,最好的办法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个角度选取一个项目建设,发挥某一方面的育人功能。
比如,校内报刊,其目的是为师生在教育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总结、收获提供展示的平台,或者是开阔师生的视野。这样的报刊一两份足以,不必分得过细,强调功能的独立性,校园报刊毕竟办不成对外发行的水平。即使办到这种水平,也得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
比如,校内广播系统。上课铃、下课铃、就寝铃等,这些起提示作用的铃声最好不要经常变化,如果一月甚至一周变化一次,势必让人不适应,不利于养成心理定式。有的学校提出要让学生三年听1000首经典名曲,似乎很注重对学生的文化陶冶,但这是违反接受心理的。经典的东西听一遍两遍听不懂,十天半月也不一定完全理解,但经典的东西一辈子听不厌,越听越觉得精神上受感染。走马观花似的听一千首,让各种音乐在心灵上跑马,还不如老老实实,反反复复听上十首,终身受用。
读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书,读得越多越好,这毫无疑问。但,自古读书强调范读的同时,更推崇精度,即通晓一两本书或某个作家、某个领域的书。建设书香校园,让学生重视阅读没错,花巨资购置图书扩充图书馆没错,可千万别提让学生每学期读多少多少书的量化要求。读书绝非“以量取胜”。
因此,丰富校园文化,要尊重文化接受心理规律,走少而精的路线,切忌盲目建设,以量取胜。
(编辑 浩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