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纲委员:推进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文化交流 |
http://www.cflac.org.cn 2009-03-03 作者:叶小纲 来源:中国艺术报 |
作为音乐家,限于个人的专业和视野范围,关于如何推进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文化交流的问题,我的思考可能不够全面,所以,只能挂一漏万谈谈自己的见解。 交流,辞海的解释为:“交”是相互,“流”是运转,所以,交流应是相互运转之意。其内容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交往,二是运转,其目的是合作运营、共赢发展。现在我就从这两个层面具体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高交往有效性 其实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交往状况是从藕断丝连到今天的日益频繁、不断加速、逐步升温。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往的主要问题是两岸关系。因为澳门、香港回归祖国后,几乎没有任何来往屏障,只要持有签证,就可以自由出入。现在我们来看看海峡两岸:1987年以来,到大陆探亲旅游、就学和从事商务、交流活动的台湾同胞已达1860万人次。其中2000年1月到11月就有241.6万人次;期间,大陆同胞赴台6万多人次,其中赴台交流的有11962人次。台湾2300万人口中到过大陆的已超过400万。2008年,海峡两岸关系更是取得重大突破,开通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与直接通邮,两岸同胞盼望了30年的“三通”得以实现。所以,我对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目前交往状况的第一个判断是,渠道已全面开通,障碍已基本消除,人员可自由来往。 然而,可以自由往来并不代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人们交往不存在需要加强的问题。比如,我们每个人可以和身边的任何人都交往,但实际上能够保持联系的不过150人,这就是“一五零定律”,原因很简单,人的生命有限,每天的时间有限,这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所以,真正和我们联系密切的不过几十人,能够相互信任、敞开心扉、促膝长谈的人就更有限了。这就提出来一个问题:如何提高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人们交往的有效性。 当然,来往频繁本身就是有效的。它会给各地带来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服务业、制造业的发展繁荣,会扩大内需,加速货币流通。然而,这只是商业的层面。对于文化而言,交往的有效性体现在文化传播和文化创造两个方面。当然,从文化传播的方面,也会带来积极的影响。目前,两岸文化交流已从早期的人员互访、召开研讨会等,发展至新闻交流、交换出版物、艺文展演、技艺观摩、传习教学等,其交往的密切频次,交流的范围、数量或层级,均日益提升,交流结构也从过去精英取向的民俗技艺、体育和学者交流活动,逐步推广到以基层民众为主体的宗教、科技和青少年活动。仅仅2008年,就先后举办了“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暨歌仔戏展演”、“放歌海西——中国福州海峡两岸首届合唱节”(台北合唱团摘得“金茉莉”奖)、“海峡两岸李时珍医药文化与产业发展研讨会”,成立“海峡茶叶交流协会”等大量的文化交流活动。但从文化创造的方面来看,目前却成果寥然。大家想一想,这些年,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有哪些大的文化产业合作项目在运转,有哪些学术研究合作课题在进行?所以,我对目前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往情况的第二个判断是,文化传播力度加强,文化创造,特别是文化产业合作亟待加强。 如何加强文化合作 要回答如何加强文化合作的问题,我先回答为什么要加强合作。 为什么要加强合作?理由有很多,但最关键的就是国际环境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合作。大家知道,冷战后世界各国的军事联盟已纷纷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欧盟、东盟等地域利益共同体。这种利益共同体的效益价值已经彰显。比如欧盟的经济总量1993年为6.7万亿美元,到了2002年就发展到10万亿美元;人均国内总产值1997年为1.9万美元,仅仅两年后就上升到2.06万美元。地域利益共同体的产生就是社会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阶段性标志。其次,文化更需要加强合作。姚明加入NBA后,2006年,NBA在中国总收入就上升到5000万美元,成为其来自海外的最大一笔收入;而有人计算,如果姚明在NBA打球到38岁,那他的工资总收入,按目前商品价格计算,就相当于向美国出口小麦102万吨,或者钢材46万吨,或者电视机239万台。盛大网络创始人陈天桥从韩国花了300万元买入网络游戏《传奇》后,曾创下每天收入1000万元的记录,3年创收126亿元。这就是合作带来的价值。 如何加强合作?我认为要做到五点。 一是要相互信任。目前,影响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文化项目合作的主要问题是族群意识下的排他心理。族群意识产生大概是由于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人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生活的相对独立造成的断裂。断裂下的生活使族群在发展中逐渐产生了语言、地域、经济、文化上的差异,尤其表现在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思想意识方面。这种排他心理的结果就是通过交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近了,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却相隔甚远,表现在合作上,就是不信任。 二是要加深了解。合作的心理基础是彼此信任,彼此信任的前提是相互了解。只有相互了解对方,才能消除心中的猜忌和防范心理、消除误会、化解分歧。过去,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人们在各自的社会体制和政治意识形态下断裂生活,彼此已有些陌生,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海峡两岸的“三通”,为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便利。然而,仅仅利用便利,通过观光旅游来实现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要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就要共域同时地融入、体验对方的生活,了解和理解对方的生活,从而了解未来的合作伙伴。因此,我建议,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应加强学界互访,加强交换教授、学生、专家等的交流工作,既让他们得到学习、成长,同时加深彼此的了解。 三是要求同存异。彼此了解也不代表相互信任,要做到相互信任,就必须遵守契约、达成共识。的确,在断裂发展时期,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都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特点,比如,台湾不仅有原住民文化,也有中原文化,还有海洋文化的融入;中国香港文化表现得更明显,仅市民语言就有多种,有英语还有粤语和中国普通话。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带来思想观念的差异,加上政治制度的差异,继而带来行为方式的差异,然而这些差异,与美国文化、韩国文化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了。比如,港台使用繁体字,大陆使用简化字,虽然有区别但还可以辨认;而姚明要融入美国文化,则要练就流利的美式英语,还要习惯于喝可乐,讲幽默的笑话等等,几乎要从头改到脚。那反过来说,为什么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没有很好的合作呢?那就是少了点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了包容心,我们才能求同存异,发现更多的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愿望;才能以提高各地区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为要旨,摒弃政见的不同,观点的分歧,全面整合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物质资源,强强联手,协力合作。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承诺并践行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港人治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人治澳”,从而顺利实现了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平稳过渡和政权交接,并保持了港澳地区的稳定繁荣。这不仅提供了可靠的经验,也显示出兼容并蓄的包容心,从而让我们为今后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文化交流、合作发展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四是要平等共赢。合作还要做到平等共赢,不是我来帮助你,也不是你来施舍于我,而是互通有无,资源优化重整。然后就是要做到共赢,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比如,在艺术的层面,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信息资源共享、师资资源共享,合作研究课题、合作文化产业项目,共同投资动漫产业、影视产业,共同编写彼此均适用的教科书、文艺读物等。要做到文化交流中的平等共赢,一定要摆脱麻将博弈中的狭隘的竞争意识和利己主义,不是盯着上家,看着下家,防着对家,我不赢,也不能让你赢,你不赢,就是我没输;而是学习桥牌中的博弈意识,共同合作,协力共赢。因为,当前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人们要赢得的目标不再是对方,而是时代。所以,在文化的交流中要摒弃意识和观念上的纷争,通过平等的交流、通力的合作、共同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发达水平走到时代的前列,这才是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人们最大的福祉和共同的心愿。 五是要以点带面。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文化交流的目的是协力合作、共同推动当今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协力合作是交流的目的,面对现实存在的政治体制的不同和意识观念的差异,最切实的工作措施是循序渐进,以点代面,多点进行,加快做好具体文化项目的合作工作。印刷有种技术是丝网印刷,其在一个个网点上仅仅填充四色,就可以印刷出五彩斑斓的图画。相信,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只要广泛、深入、全面开展好诸如民间艺术、学术研究等具体项目的交流合作,不久便会和丝网印刷一样印出五彩斑斓的美好画卷。当然,日益繁多的合作交流呼唤更多稳固高效的从事行业工作对话协调的中介机构出现,从而更加稳健有力地推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发展。 我们只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立场,少谈点主义,多听听民意,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文化交流合作就将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人民,同属中华民族,文化同根、血脉相连,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协谐合作,必然能绘出中华民族时代文化繁荣昌盛的壮美画卷。 (编辑:李钊) |
|两会图片| |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 |
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代表团陆续抵京 |
西藏代表团抵京[组图] |
云南代表团抵京[组图] |
来自西藏的全国政协委员抵京 |
来自宁夏的全国政协委员抵京 |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在京举行 |
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在京召开 |
更多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