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凌晨5点钟,赴四川地震灾区“送欢乐、下基层”慰问的艺术家们就起床化妆了。四川一带,冬天天亮得晚,艺术家们乘车赶往第一个演出现场、绵竹市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二号桥板房安置区时,天上的月亮还如同一轮冰盘挂在那里。
演出从上午8点半正式开始。据中国文联挂职干部、绵竹市副市长曲华江介绍,文艺家演出的这个安置点约安置了周围乡镇的受灾群众5万多人。现场人山人海,临时搭建的演出舞台被赶来看节目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绵竹市大西街小学五年级的张鑫宇和他的小伙伴们也赶来看节目,看到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的艺术家一个个出现在自己面前,他们兴奋地又蹦又跳。现场有受灾非常严重的汉旺镇乡亲,有绵竹有名的“年画村”遵道镇棚花村的村民,也有从全国各地来这里支援灾区重建的建设者。写满“奋进”、“感恩”、“铭记”、“重建家园”的大幅标语随处可见,尽管天气很冷,但现场的气氛异常热烈,艺术家为坚强的灾区群众鼓劲加油,观众为艺术家的精彩演出喝彩欢呼。由于场地太小,很多闻讯赶到的群众只能远远地站到椅子、桌子甚至摩托车上观看节目,但仍然看得津津有味。演出结束后,绵竹市的群众又进行了盛大的民俗巡演活动,热烈的“打牛”和扮相生动的戏剧人物造型表演,把红火喜庆的年味儿充分展现出来。
绵竹的演出一结束,艺术家们顾不上吃饭,立即驱车赶往下一个演出地点——北川县擂鼓镇。为了避开危桥,演出队伍选择了坎坷不平的河滩路,有的艺术家就是在一路颠簸中吃了简单的盒饭。在两个多小时的颠簸中,可以不断看到公路两边“美景依旧在,沧桑后更红”、“山倒北川人民不倒,房垮北川精神不垮”、“出大力,流大汗,重建家园要大干”等火热的标语,让艺术家感动不已。到达擂鼓镇后,艺术家们受到当地万余名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的精彩演出让北川的父老乡亲绽开笑脸。北川是羌族自治县,这里处处充满羌族民间文化的韵味,羌族老乡们都穿上了民族服装,村民们打起腰鼓、拉起横幅来迎接艺术家。演出中,邓玉华特别邀请两位羌族姑娘和她一起演唱,而张保和则来到老乡中间,唱起不久前他在地震灾区慰问演出中创作的民谣《中国雄起》,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鼓劲加油。羌族老乡则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为艺术家们披上“羌红”,来表达他们的感谢之情。
演出结束,艺术家们又马不停蹄地从演出现场赶往机场,乘当晚9点多的航班离开四川。对艺术家们来说,这是紧张忙碌的一天,更是永生难忘的一天。
(编辑:晓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