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力•吾休尔:来自基层 回报基层
http://www.cflac.org.cn     2009-01-13    作者:郑荣健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动人的歌声唱出了延绵千里的天山奇景,也在参加中国文联、中国杂协“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的艺术家眼里展开了森林、牧场和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对于这一切,出生在新疆英吉沙县的中国杂协副主席、新疆达瓦孜表演艺术家阿迪力·吾休尔尤其深有感触。2008年12月19日至23日,慰问演出队伍辗转乌鲁木齐、哈密等地,走进农场,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的职工群众送去了精彩的文艺演出,也送去了艺术家们的深情厚谊。当姑娘们为远方的客人献上漂亮的维吾尔族小花帽,在民族风情浓郁的音乐声中,身兼主人和客人双重身份的阿迪力和艺术家们兴奋地跳起了新疆舞。在新疆,达瓦孜艺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当阿迪力又“踏”着《新疆欢庆》的乐声把舞蹈跳到了达瓦孜《高空钢丝》的表演钢绳上,全场的气氛很快就被推向了高潮。演出结束,在回乌鲁木齐的火车上,记者对阿迪力进行了专访。

    记者:在接受其他记者采访时,您一直强调自己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为什么这么说?

    阿迪力·吾休尔:在我38年的生命历程中,有一半时间是在基层生活,还有一半呢,就是通过努力,希望我所从事的达瓦孜艺术能够得到发展、提高,从基层走向大城市,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我自己就是从基层长大、从基层里走出来的。达瓦孜艺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我们家从事达瓦孜表演也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我出生在南疆喀什地区的英吉沙县。在家乡,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达瓦孜也常常在当地最大的节庆活动上表演,深受人们特别是基层群众的喜爱。我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可是父亲不让他们学习达瓦孜。为什么?因为太危险了,父亲不愿意儿女再走自己的冒险之路。我8岁学习达瓦孜,这是在父亲去世之后。当时我知道,我们家是新疆有名的达瓦孜艺术世家。我觉得我必须把我们家有着450年历史的达瓦孜艺术延续、保留下来,于是开始学习。那时我是英吉沙县杂技团的学员,正式训练之外,我在1米多高的两块木桩上拴了绳子,自己来回练习。1985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上,我第一次正式走上舞台,从此开始了达瓦孜表演生涯。

    记者:这次您和中国文联、中国杂协的艺术家们一起到基层演出,重回基层的感触肯定很不一样?

    阿迪力·吾休尔:这次我带领我的学生一起走进基层,为基层表演达瓦孜,这既是我作为一个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杂技艺术工作者所应该做的,同时又是一个普及达瓦孜艺术的好机会。我觉得,只有当更多的人特别是基层的人民欣赏、了解并喜欢上达瓦孜,享受到了达瓦孜带给他们的欢乐,它才能够获得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是人民的演员,应该为人民服务。到基层来,就是要让人民满意,特别是让基层人民满意。我们强调要宣传先进文化,中国文联坚持组织艺术家到基层演出,就是要把先进文化送到基层,把欢乐送到基层。对基层群众来说,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多艺术家和明星的演出,也许正是因为这次“送欢乐、下基层”的演出,他们亲身地、近距离地看到了,他们看了高兴,也许以后终身都难忘。2001年,我在英吉沙县附近的一个县演出,当时有7万多观众,现场很拥挤,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妈妈竟然爬到树上去看我们演出,我看了都落泪了。如果条件允许,真应该多组织一些好的演出,到最需要的基层去。

    记者:达瓦孜在新疆有很深的群众基础,而在推动达瓦孜艺术发展方面,您也做了许多工作。对您来说,经常走进基层表演对您的工作是否有推动作用?

    阿迪力·吾休尔:的确,达瓦孜在新疆很受欢迎。许多时候,我就想能为基层的人们多表演,多做点事情。在南疆地区,那里的演出条件很差,但没关系啊,只要能把钢绳架起来,我就可以表演,那里的人们看了一定会很高兴。跟以前相比,达瓦孜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了,原来的大麻绳换成了钢绳,平衡杆也从木头变成了铝合金的,表演形式也有了变化,场地也从单一的露天场合走上了舞台。这跟国家重视达瓦孜艺术的保护、传承有关。从2004年开始筹划,如今我在英吉沙县建立的达瓦孜学校已经盖好了。创办学校是为了做好传承,但为什么要盖在英吉沙县呢?因为那里是我的家乡,那里是全国的贫困县。学校盖好了,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推动达瓦孜艺术的发展。伴随着达瓦孜艺术逐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希望它也能为英吉沙县的经济发展起一定的带动作用。

(编辑:晓婧)

活动主题和性质
本着百花回报沃土、艺术奉献人民的宗旨,2009年 “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的主题为面向基层、服务农村、共建和谐、促进发展的公益性惠民文化活动。
活动总冠名
中国文联2009年“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
活动目的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精心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人民群众中间,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营造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的文明健康节日气氛,将“送欢乐、下基层”这一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惠民文化品牌做实做好,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服务对象
2009年“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的服务地区以农村地区为主,重点服务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以及遭受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区。
活动原则及方式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基层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中间,营造和美、和乐、和谐的节日氛围,增强文联的亲和力、凝聚力,扩大文联的社会影响。
  2、活动由中国文联统筹协调,各团体会员单位可分别举办或联合举办,有关文艺社团、院团参与协办。
  3、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主动向党委宣传部门汇报,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始终坚持活动的公益性,努力取得最大社会效益。
  4、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活动力求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既组织综合性慰问活动,也要组织轻型、流动、快捷的慰问小分队。要选派知名的艺术家、把开展专业特点鲜明的文艺活动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形式多样,喜闻乐见。
  5、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置、节俭办事、注重实效。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组织、统一宣传,不给基层增加负担,不做表面文章。
  6、中国文联组织的重点活动由中国文联党组主要领导带队,各全国性文艺家协会组织的活动由中国文联党组分管领导和相关协会主要领导带队,各地方文联、产业文联组织的活动由地方文联、产业文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