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现代剧目展演 舞台呈现当代中国形象 |
http://www.cflac.org.cn 2008-11-14 作者:刘彦君 来源:中国艺术报 |
由中宣部文艺局、文化部艺术司、国家大剧院联合推出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展演”,于10月至12月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为观众献上一系列现实主义题材精品力作。 这次展演活动,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我国稳步发展的当代历史进程,塑造了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不仅充分发挥了现代戏剧在承载国民精神情感、传达审美理想、考量社会现实、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而且自觉承担了艺术地塑造中国当代形象的神圣使命,以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精湛的艺术创造,参与到全面构建国家形象的宏伟任务中。这些参演剧目的一大特点,是以较宽的覆盖面,全方位地塑造了工农兵等普通劳动者、艺术家、领袖等各类人物,而且还涉及到了一些重要工程,如世界瞩目的三峡大坝工程等。这些人物和工程,立体地展现了当代国家的整体形象,确立了自我的身份,表达了我们这个民族希望承担国际责任,希望真诚、大踏步并迫切地融入国际社会的愿望。 国家形象的塑造首先需要当代题材的宏大叙事。而这几部剧作,都是从理想、信仰的精神高度和主流价值层面来进行把握的,蓝天白云,高屋建瓴。无论是在爱尔纳进行着的《士兵突击》,还是《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十二月等郎》中留守乡村的女人们,或是《星》中幸运而又幸福的农村姑娘、《山东汉子》、《常香玉》,还有《老表轶事》中的领袖等,都深刻地展示了中国人不同于以往的当下生活、个体精神、自由空间、和谐相处等全新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军旅题材戏剧首先承担了塑造当代国家形象的重要使命。军队是天然的国家符号。作为一个国家的形象代言人,军队是当之无愧的。无论是它的帽徽、领章、军服所构成的形象,还是它的姿态、状态,都是国家形象的代表。因而,军队题材戏剧,天然地具有传达国家意识的优势。《士兵突击》开始时,在坦克轰鸣的国际军事竞赛现场反复播放的“请发射求救信号,请珍惜生命,请选择放弃”的那段广播,主人公许三多在班长复员时反复唱的“一把拉住班长的手,真不舍得让你走,舍不得让你走”的那首歌曲,以及茂密的丛林中,中国士兵身着迷彩服、手持步枪向前瞄准造型的反复出现,都有效地衬托了许三多这个军人以及他所代表的中国军人为了理想而“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心和勇气。 话剧《打工棚》为我们渐次打开了一本有关中国民工的百科全书。它通过一个女人两个男人的故事框架,涵盖了两极分化、拖欠工资、环境污染、生老病死、金钱万能等众多中国民工当下生活的关键词,并围绕人们最关心的物质基础——每月的薪水领取展开矛盾冲突,零距离地再现了一段有肌理、有质感的农民工现实生活。剧作采用生活流的表现方法,运用平淡的、日常生活化的叙述,社会群像式的散文结构,亲切、平实、充满烟火味地展现了一段经过必要的放大和裁减而又不断流淌的生活状态,将处于现代社会的这一边缘群体的奋斗和奉献精神给予了精雕细刻。 《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将探视的眼光对准了为时代所长期忽略的工人群体。这个“从生活中打捞出来”的剧本,采用散点透视和群像雕塑结构,游刃有余地依次展现不同的矿工家庭及其命运,从而覆盖了更为广阔的生活面。在向命运的顽强抗争中,小草一样坚韧、乐观、顽强的他们承担起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矿工的所有苦难和属于自己的生活重担,从而充当了共和国大厦的坚强基石。剧中的“秦大咧咧”、佟丽、“大咋呼”、平平、梅三姐、小霞等,各有自己的生活悲欢与人世艰辛,他们共同组合成了矿山工人的整体雕像图。通过这些形象,剧作引领我们从普通中理解崇高、在平凡里看出伟大、于生活里发现真善美,在实实在在的人性缝隙里寻找心灵光芒,构筑了感人的人生境界。 大型歌舞剧《三峡石》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为背景,以平实而淡然的风格,歌颂了三峡工程几代建设者和三峡移民无私的奉献和付出精神。老水利专家罗磊为水利奉献一生,对于亲人的歉疚使他违心地阻挠女儿和自己学生程风的爱情,帮助大学生严竞和程果消除误会,还在劝说山民移民时,让在洪水中失散了亲人的严竞与山里妹子垭妹结下了深厚情谊……舞台上处处是小人物的平凡和淳朴,折射出的却是这些普通人对国家、对民族的博大情感。四面八方的人因为三峡走到一起,因为三峡产生感情,因为三峡而崇高,三峡又因为人而美丽。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人物个体的感情、含蓄的亲情、奔放的爱情与浓烈的三峡情交相辉映。 《常香玉》从她躺到病床上回忆自己的一生开始。从妙龄时因决心跟爹学戏而被族人逐出家门,到与陈宪章相识相爱,到与兵匪斗争,到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到慰问河南民工等往事一 一展现。剧作采取时空交错的叙述结构,使许多感人的历史事件在剧中自由穿插,尤其是她“从前被人叫作‘戏子’,后来被人民称为‘同志’”的特殊经历,与她坚持“戏比天大”理念之间的关系被梳理得十分清晰。整台戏由老年常香玉的讲述和青年常香玉的表演相结合,二人同时出现在戏剧舞台上,叙说大师的精彩人生,展开人物的心灵絮语,揭示人物的情感世界,多层次展现了艺术大师爱国、爱民、爱艺的高尚情怀。 《山东汉子》是一部取材于真人真事的戏剧。在展示山东户县农民孟昭良骑一辆三轮车,跨越数省数千里送残疾女回家的感人事迹的基础上,剧作超越了一般写“好人好事”或“英模人物”的概念化模式,着重刻画了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细致地描写了孟昭良和被救孤女韩云之间从救助与被救助,到互生恋情,再到为担当道义而放弃恋情的曲折动人的情感历程,突出了他憨厚、善良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 《星》的故事发生在由那些高耸入云的楼房、争奇斗艳的花圃和流金溢彩的霓虹灯所构成的都市中。它通过一个初到这个城市的女孩对这个城市,对模特表演、娱乐休闲、选美比赛等一系列新生活方式的感知和体悟,尽情展示了都市文化所发散的现代魅力。信息、机会、效率等一系列不属于农业社会,更不属于工业社会的空洞、抽象的概念和符号,经由一个女孩子视角的倒映,经由一个女孩子的亲身体验,以都市文化的特有个性,具体地、生机勃勃地活在了个体的生动感受中。 荆州花鼓戏《十二月等郎》是一台聚焦农民现实生活的现代戏曲。该剧以江汉平原长湖村为背景,刻画了一群因男人外出打工而留守乡村的女人们。她们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由无奈的被动留守到主动的奋发创业,由传统的依附男人到现代的自立自强,最终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克服了贫困与寂寞,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方热土,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该剧运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音乐手段,大胆而严谨的无伴奏演唱方式,把江汉平原源远流长、清新优美的花鼓戏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向观众描绘了一幅江汉平原农村的生活画卷,而且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世纪之交我国现代农村的社会变革历程。 湖南花鼓戏《老表轶事》以载歌载舞的夸张语汇和强烈的市民市井气息,讲述了一个看上去颇为荒诞的故事。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位穷酸潦倒的旧文人文有章意外得知新中国的领袖毛泽东竟是他的老表,在众人的撺掇下,他提笔给毛泽东写信,欲谋一个“建设厅长”当当。毛泽东派毛岸英回乡考察,得知他并无其能,予以婉拒。它通过这位老表从认亲到求官到被拒的小事,折射出毛泽东同志的伟大人格,从侧面揭示了党的领袖任人唯贤、不徇私情的高尚品德,以及中国共产党人与传统封建官僚体制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象截然不同的优秀传统。 以上剧作所塑造的各类形象,以及这些形象所体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基本信念、基本原则,强化了戏剧的现实指向和时代指向,体现着时代思想的精华,标志着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全新的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盛装出场。尽管艺术形象的价值,并不与形象的社会对应物的价值成正比,戏剧自有它独特的价值尺度。但是,现代戏剧创作中国家形象的塑造,却是一个极其有价值的课题。在复杂的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国家形象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是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一种外化,更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证明。许多国家正是从这样的高度来认知、打造和提升自己国家形象的。 而戏剧由于它的社会性和公众性,在承担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尤其重要。因为构成国家形象的基本要素除物质和制度方面外,精神要素是最重要的方面,而戏剧艺术恰恰在这个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传播力量。精神要素“包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两个层面的内容,它是国家形象在国内民众的文化心态及观念形态上的对象化”。这次展演的现代戏剧,正是代表着解决了温饱之后的中国人民寻求文化主动、标榜身份、张扬表情的重要举措。 每一个国家的艺术形式,总是在自觉不自觉地对这个国家的形象进行着想象与打造;每一个艺术形象,都影响着人们对一个国家形象的认知和评价。而这个国家形象将极大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并进而影响这个国家的发展。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戏展演的意义,我们会发现,它已成为通过生动感人的舞台艺术形象,在国内外舞台上展示中国当代文化的创造成果,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并强化我国国家形象的传播空间,成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样性这一国际语境中,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全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弘扬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
(编辑 浩瀚) |
历史回顾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