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呈祥:中国电视剧从少到多、由弱到强健康发展
http://www.cflac.org.cn    2008-10-22   作者:   来源:人民网

    我生于沪,长于蜀,近30年求学就业于北京,先学文学批评,继习电影美学,而更长的20年都与电视艺术结缘。我的心之所系、气之所宗、命之所托、喜怒哀乐之所由此,盖在于此。称自己也算是一位新时期中国电视艺术持续繁荣的参与者与见证人,恐不为过。

    一天,时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的沙汀与我谈到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经周扬介绍由辛垦书店为他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那部只刊印300本的小书令他感慨万端,谈到文学受众面的狭窄与电视的发展前景,谈到社会的文化传播主要由文字印刷向视听图像转型的严峻现实,他鼓励我“进军”电视。

    不久,由朱寨与钟惦斐举荐,我进入了电视艺术圈。那是1985年在北京西郊召开的第五届“飞天奖”获奖作品研讨会,殊不知,这竟成了我与电视艺术结缘的发端。自此,我便受邀受命或参与或主持“飞天奖”评选,一干就是20余届。

    “飞天奖”从一个重要方面真实记录了中国电视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健康发展的历史。开始时,参评剧目不过百集;至如今,已逾千集。论全国总年产量,由百余集升到万余集。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电视剧艺术实际上已经成为彪领时代艺术潮流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它的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渗透性之强,它在整个民族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确为其它文艺形式难以企及和替代。从《渴望》、《围城》到《牵手》、《金婚》,从《突出重围》、《长征》到《延安颂》、《亮剑》……电视剧已经成为当代中华民族的文化主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电视剧生产和消费大国。

    与电视剧艺术结伴持续繁荣的,还有多姿多彩的电视文艺节目和颇具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电视纪录片创作。我有幸受命主持过多届的全国电视文艺政府奖(“星光奖”)。每届参评作品量之大、名目之繁多,令人目不暇接。现代化的电视传媒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艺各种形式结缘,创新出电视小品、电视相声、电视歌曲、电视戏曲、电视舞蹈、电视杂技、电视美术、电视小说、电视散文以及电视综艺晚会等样式,从荧屏上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方面文化需求。而在重要节庆日或突发事件举办的大型电视文艺晚会,更是举国乃至举世关注,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反响。电视在促进中华民族艺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创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仅以陷入困境的戏曲艺术为例,中央电视台11频道的开办和多家省级电视台的如《梨园春》、《花戏楼》等栏目的经久不衰,对继承强化戏曲艺术都功不可没。还有中国电视纪录片,擅长把纪实思维与审美思维交融整合、互补生辉,在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上下功夫。无论是人物传记片还是人文自然片,都不仅享誉全国,而且走向了世界。

    作为当今文坛“显学”的电视艺术,正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肩负提升全民族素质的重任,高瞻远瞩,化人养心,摆脱平庸,力戒低俗,去开创新的持续繁荣。

历史回顾 更多>>
  中国美术跟随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道路。从上世纪“文革”梦中惊醒的美术界,一直走在当代艺术拨乱反正的前列,大胆突破艺术禁区,在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上摸索回归正确道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