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 |
http://www.cflac.org.cn 2008-10-09 作者: 来源:新华文摘 |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 (二○○四年五月五日) 胡锦涛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如何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认真抓好的重大课题。去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跨上了一个重要台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将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综合起来看,说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深化改革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明显加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总之,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大考验。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勇敢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带领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要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科学发展观对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只有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才能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一定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结合实际,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推进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坚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下大气力解决好“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特别是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就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现在的关键是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把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确保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要正确处理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同时,我们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农业结构调整的方针,处理好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系,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业竞争力上来。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发展优质粮食生产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广先进适用的粮食增产技术,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保障广大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利益,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 要正确处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和开拓非农增收渠道的关系。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一半来自农业,发展农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和基本途径。要不断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在搞好农业多种经营上多做文章,积极开拓农民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同时,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在市场准入、融资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创造平等竞争环境,促进以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为重点的农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加快发展。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辟更加宽阔的农民就业渠道和空间。 要正确处理运用市场机制和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决反对违背客观规律的瞎指挥和强迫命令。另一方面,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组织、动员、引导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要在创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作出更大努力。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体制机制,为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创造更好的体制机制条件。 要正确处理增加政府投入和吸引社会投资的关系。农业的重要性和弱质性决定了必须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这也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要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运用贴息、补助、奖励、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推动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农业,参与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要抓住新一轮世界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重大机遇,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努力在国际分工中赢得有利位置,同时要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现有基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结构。要积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同时又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和人工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要培育和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又要重视形成一批小而强、小而精、小而专的小企业群,发挥中小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扩大就业、满足群众需要等方面的作用。 要全面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既要看到我国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又要看到在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抓紧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特别是一些行业投资增长过猛。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妥善的解决,就会助长信贷规模过度扩张,加剧煤电油运的紧张,拉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也会占用大量耕地、削弱粮食生产能力。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我们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将会更加突出,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将会更为尖锐,而且将会出现大量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最终势必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中央已经对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部署,大家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决维护中央宏观调控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要积极采取措施,坚决控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有效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总之,我们既要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又要把这种积极性引导到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上来,保持经济平稳协调较快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在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能否抓住机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为此,必须大力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选择一些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方向和领域进行攻关,尽快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必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必须促进科技力量整合,打破部门分割,强化组织协调,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形成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强大合力;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使之真正成为进行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关键在人才。要认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善于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东部地区要增强服务全国的大局意识,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积极参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加强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为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多作贡献。 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经过25年来的实践,我们大家对这一点都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没有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就没有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深化改革、靠体制创新,以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来赢得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改革开放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深化改革必然会触及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要求,打好深化改革的攻坚战,进一步消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性障碍。在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时,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开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要加快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积极实施股份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优质企业集中,不断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规定,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形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制环境,落实放宽市场准入、促进企业平等竞争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这是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更好地为社会和群众服务的必然要求。要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调整机构,裁减富余人员,减轻群众负担。要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坚持依法行政,转变工作作风,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 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下大气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引进来”的水平,引进资金、技术、人才,都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强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上。另一方面,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要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善于利用可以为我所用的各种机遇,积极应对可能给我国发展带来风险的挑战,努力做到趋利避害。要加快熟悉和掌握世贸组织规则和其他国际经济法规、惯例,善于运用法律等手段有效保障我国的经济权益和安全。 四、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体现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上,体现在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上,体现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发展是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根本途径。要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公益性事业等就业容量大的行业和企业,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实现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要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和竞争能力。要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大力改善公共职业介绍服务的设施和手段,建立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为促进就业再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要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的工作,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要推进医疗改革,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要继续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做到应保尽保。要切实保障农村五保户基本生活,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强化社会保障费用征缴,进一步提高保障能力。要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运行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安全和合理使用。 要维护好群众的各项权益。人民群众的权益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发展来不断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另一方面,要坚决克服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侵害群众权益的现象。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坚持依法办事,坚持按政策办事,善于运用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方法推动工作,运用说服教育、民主协商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特别是要注意防止和纠正征地拆迁、企业改制、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农民工工资发放等方面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制定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在子女上学、就医、住房等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惩治各种犯罪活动,努力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问题,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五、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战略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事关子孙后代的福祉,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各地区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重视经济增长指标、又重视资源环境指标,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对我国来说,抓好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尤为重要。一方面,总体上资源紧缺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比如,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资源压力日益增大。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是难以为继的。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要发挥科技进步在促进资源节约中的作用,推动节约资源的科技开发,及时推广资源节约方面的科技成果,支持和引导企业淘汰浪费资源的工艺、技术和产品。要通过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节约资源的重大意义,促进全民牢固树立节约资源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坚决遏制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现象。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基础。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环境治理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要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要加大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力度,严格控制高污染项目,淘汰高污染行业,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尊重自然规律,根据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我们在抓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文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努力使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能给后人留下赞叹,而不给后人造成遗憾。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必须常抓不懈。要切实贯彻中央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这两大任务,建立健全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确保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工作目标。 六、坚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内在统一的。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求真务实的着力点,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坚持求真务实,用求真务实的作风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又保证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实实在在地创造业绩。考核干部政绩,要注重考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坚持用是否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是否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是否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否对子孙后代负责、对长远发展负责,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要通过健全的制度,形成促使广大干部肯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导向,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思想。只有求真务实,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才能得其要旨。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观念,坚决纠正一切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行为,真正把思想方法转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要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善于统筹,善于协调,努力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转化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能力。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全过程,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更加自觉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发扬优良的工作作风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行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干部工作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切实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以改革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扎扎实实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包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关心一个地方的发展,首先要关心这个地方的领导班子建设;支持一个地方的发展,首先要帮助这个地方把领导班子建设好。要切实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领导班子各项建设的首位,加强指导,积极推动,使各级领导班子都能坚持讲政治、顾大局、重团结、守纪律,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并在素质、能力、知识等方面形成合理的结构,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群众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坚强领导集体。 |
图片报道 | 更多>> |
中国文联部署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习近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展示科学发展的魅力——苏州工业园区十四年实践的启示 |
让科学发展的成果惠及百姓——唐山危旧平房改造纪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