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重大文化活动戏剧展演:让世界了解中国戏剧
http://www.cflac.org.cn   2008-08-26    作者:刘彦君    来源:中国文联网

    为了迎接和庆祝奥运会的召开,从今年3月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160余部舞台演出,相继来到首都北京,在国家大剧院、首都剧场,在民族宫大剧院等场地持续上演。作为奥运会的重大文化活动,这些演出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艺术的领域和框范而走向社会,成为一座座与世界进行对话、交流、沟通的桥梁,成为一个个尽情展现自己的平台。

    有着悠久历史和完整程式化体系的京剧、昆曲和地方戏载歌载舞地赶了过来。水袖、帽翅、翎子,片子、水发、髯口,“起霸”、“卧鱼”、“吊毛”、“抢背”,关门、推窗、上马、登舟,唱念做打、方言土语……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基因和编码,承载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一系列剧目成为彰显中国文化的天然符号与标本。

    在道光年间进入北京争奇斗胜并迅速发展壮大的京剧,作为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推出了《赵氏孤儿》、《郑和下西洋》、《群英会》、《红灯记》、《沙家浜》、《膏药章》、《袁崇焕》、《布依女人》、《锁麟囊》、《群英会》、《凤还巢》、《图兰朵公主》、《文成公主》等一系列代表性剧目,汇为视听大观。生、旦、净、末、丑轮番亮相,文场、武场先声夺人,甚至交响乐也在改革与实验中搬上了京剧舞台。

    在这批作品中,《文成公主》新颖的形式感夺人耳目。京剧和藏戏同台合演,改变了传统的京剧格调。剧中藏人唱藏戏、舞藏舞、走藏步,唐人唱京剧、舞京剧身段、走京剧台步,二者经过适当的舞台处理后和谐统一在一个整体结构中。同时,音乐设计将两种根本不同的舞台介质融合为一,实现了水乳般的过渡和转接。藏戏的活泼欢快融入京剧的凝炼稳重,使舞台变得轻松起来。同时,藏戏唱腔的行云流水感、舞蹈的欢快感和动感、藏族长号裂帛般的音色与藏鼓撼雷般的声音共同引发的异域感,都为演出添加了魅力。

    名列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昆曲,也带着《牡丹亭》、《公孙子都》、《西厢记》、《关汉卿》等几部代表性作品擦肩接踵而至。这些剧目共同展示了昆曲艺术穿越时空的不凡品质。典雅清丽的文词,考究谨严的格律,柔婉缠绵、气无烟火的声腔,吐字、过腔和收音极其讲究的唱法,真真让人们领略到了那种江南“水磨调”的遥远和端秀。

    不能不佩服昆曲《公孙子都》在老戏新演方面的创造性努力。在对传统剧目的改动中,创作者们以其深刻而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将人们对公孙子都错误行为的惩罚由天谴改为了自谴,并层次分明地揭示了在欲望面前人性迷失、变异、回归的全过程。于是,传统剧目所秉持的道德批判由此而被转换为现代意义上的心灵拷问。于是,原汁原味的昆曲词牌和唱段,控腿、劈叉、抢背、翎子功等高难度的戏曲技巧和程式,都被尽情纳入了舞台上最为耀眼的心理和情感表达系统中。

    以编演现实题材的剧目著称的评剧,这次正儿八经地献上了几台传统经典剧目。其数量之多,其艺术之精,不由得让人刮目相看。《杨八姐游春》、《三看御妹刘金定》、《大脚皇后》、《卷席筒》、《鸳鸯谱》、《包公梦蝶》、《皆大欢喜》、《三凤求凰》、《花为媒》、《乾坤带》、《李三娘》、《钟离剑》等,热热闹闹中,人们仿佛已然捕捉到了评剧前身——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等艺术形式的朦胧身影。

    川剧《易胆大》、《金子》来了,“一人唱而众合之”,“帮、打、唱”融为一体;秦腔《杨门女将》来了,激昂豪迈,旋律高拔;豫剧《程婴救孤》来了,粗放质朴、自然真切。越剧《红楼梦》、闽剧《贬官记》、吕剧《补天》、眉户戏《迟开的玫瑰》、桂剧《大儒还乡》等作品,都带着各自剧种的特色精彩出场。它们或婉约细腻,或热烈豪放,共同绘就了中华民族延绵数千年的文明宝卷。

    话剧,这门取道日本引进的西方现代艺术形式,在展示中国现、当代生活方面,发挥了它独特而强大的作用。《全家福》、《郭双印连他乡党》、《马蹄声碎》、《莲花》、《黄土谣》、《父亲》、《立秋》、《天下第一楼》、《茶馆》等,这些底蕴深厚、情节精致、现实感强烈、故事吸引人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示着中国当代民众的情感模式和思想模式,折射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情状,从而使人们更好地考察现代中国的物质和精神世界。

    大型歌舞也是这次活动的主力军。《八桂大歌》、《云南映象》、《多彩贵州风》、《中国有个海南岛》、《木卡姆的春天》、《黄河情韵》、《紫气京华》等相继登场。这些来自西部大地、黄河源头、南疆边陲、长城古道的演出,使我们看到了民族记忆与想象的复活。地域风情、史诗色彩成为这些作品的鲜明特色。初民劳作、英雄义举、民族兴衰、传统习俗等,借助于先进的高科技手段重现,化为独特的形态风格与舞台特点,凸显了舞台艺术的民族文化内涵。

    《云南映象》为人们留下了已经或行将消失的原住民的早期生活方式和生活片段。它不仅作为印证和检讨当代人自身存在的参照而给人们以震撼,而且展示了它在人类学上的认识意义和价值。《八桂大歌》以开掘地域风情和民间资源为宗旨,锁定了劳动和爱情这两个穿越时空的主题,构思新颖,气势宏大。《多彩贵州风》亦歌亦舞、精湛异常,其韵律、节奏、气势都别具一格。几部作品都成功地运用了场面设计和舞台奇观,将传统的远古传说、民族故事和壮美景观包装到华美、流畅的舞台叙述中,制作出了符合时尚标准且兼具本民族审美意蕴的舞台剧。

    值得一提的是几部舞剧的展演。我们欣喜地看到,以歪颈、拧腰、移胯、勾脚等动作形成的三道弯为舞姿特征的敦煌壁画舞蹈《丝路花语》,被注入了当代人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带着重新焕发的灵性和情感,复活在了舞台上。舞剧《风中少林》将舞蹈动作与少林武功神奇结合的同时,将佛教精神融入舞剧内容,演绎出了一场在深厚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较量与人物情感上的生离死别。而芭蕾舞剧《牡丹亭》、《大红灯笼高高挂》、《二泉映月》等,也在轻柔迷人的“阿拉贝斯”和豪情纵横的“腾空大跳”中,裹挟着中国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与故事。

    演出中有被纳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稀缺品种,有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的顶级阵容,有国家队的倾情打造,有地方院团的精心制作,其声势和规模,都是无与伦比的。它们有效参与了中国文化形象的构筑,使之增添了“文化大国”的魅力与风采,使它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为奥运会的举办涂抹上了缤纷的节庆色彩。

    这些展演,见证着一个国家的物质进步,见证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成长。13亿人民共同的情感、意志、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展开,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文化风情、人文图景、精彩瞬间在这里汇聚,中华民族的历史精神和时代愿望在这里飞扬,中国改革开放、和平崛起的表意符号在这里绘就。一个富强、美丽的中国形象,一个秉持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信念走向世界的中国形象,一个有着开放、博大、宽容情怀,能够接纳不同国别、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中国形象,已经在这些作品中确立,并最终为全世界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同。

2008北京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
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
2008北京奥运会口号
2008北京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
棒球
帆船帆板
击剑
举重
篮球
垒球
马术
排球
皮划艇
乒乓球
曲棍球
拳击
柔道
赛艇
射击
射箭
手球
摔跤
跆拳道
体操
田径
铁人三项
网球
现代五项
游泳
羽毛球
自行车
足球
   
权所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webmaster@cflac.org.cn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