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国内演出剧目”之一,由新疆木卡姆艺术团表演的新疆大型音乐史诗《木卡姆的春天》日前在解放军歌剧院上演。新疆木卡姆艺术团近150人组成的演出阵容,为北京观众带来了一场充满西部风情的视听盛宴。歌者口中唱出的浪漫诗句随着悠扬的木卡姆曲调涓涓流淌,让观众充分感受了维吾尔木卡姆数千年的艺术积淀。新疆的姑娘和小伙子们欢快的舞蹈也深深打动了首都观众。
由上下篇构成的《木卡姆的春天》集中了维吾尔木卡姆中宫廷与民间等不同风格的经典曲目。上篇选取《十二木卡姆》中的第8套以咏叹爱情为主的《乌夏克木卡姆》作为表演曲目,下篇则由独具地方特色的《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组成。艺人们身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尽情地歌唱,他们的歌声有时平缓似在倾诉,有时热烈撼动人心,表演中歌声、乐声配合默契、融为一体。动人心魄的节奏变化和婀娜多姿的舞蹈表演使现场观众领略到了木卡姆的魅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张振涛在观看完演出后表示,这台晚会把各种各样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让观众对木卡姆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上篇中的木卡姆是作为宫廷艺术当中较为典雅、高级的艺术形式出现的,其唱词的讲究和音乐的结构都称得上千锤百炼。它的曲调散发着淡淡忧伤,思想深沉令人肃然起敬,是一种相当成熟的音乐表达形式。下篇中的3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木卡姆展现出新疆不同区域的维吾尔群众对当地木卡姆艺术的独到认识和审美观念。每个曲目从服装、道具、乐器到木卡姆的结构、曲调以及节奏、调式等等都具有鲜明特点,让观众有种置身于辽阔的新疆感受不同木卡姆风格的感觉。
保留木卡姆的原生态状貌是《木卡姆的春天》整场演出主要的看点,演员在表演中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木卡姆艺术的无限魅力。舞台上40人的乐队和40人的合唱队的庞大阵容并不亚于一场现代交响音乐会,然而在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所有参演人员均是“背奏背唱”,面前没有一张歌词,一份琴谱,在场观众无不为之震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本次演出艺术总监韩子勇说:“这是我们对演员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每个演员才能在演出时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一种原生态的表演状态当中,像新疆的民间艺人一样达到人琴合一、歌声乐声相融的境界。”此外,金碧辉煌的舞台背景、古朴典雅的维吾尔传统服装、优美曼妙的舞姿、洪亮深邃的曲调等等都给观众带来一种穿越时空的艺术享受,同时也为观众留下一个原生态的美好意境。
据《木卡姆的春天》总导演库莱西·热介甫介绍,《十二木卡姆》流传于新疆的喀什、阿克苏、伊犁等地区。公元16世纪,民间流传的木卡姆音乐在叶尔羌汗国阿曼尼莎汗王妃的倡导下进行了系统整理和规范,才使得木卡姆音乐作为完整的音乐体系呈现出来。如今因其艺术结构最完整、篇幅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泛、表现形式最精致而名闻遐迩的《十二木卡姆》,就是在那时得到整理并传承至今的。除了传统的《十二木卡姆》以外,还有一些结构较为简单、篇幅短小、流传地域有限但又极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性木卡姆也同样活跃在新疆人民的生活中,这些地方性木卡姆以《刀朗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为代表,是老百姓非常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一度濒临消亡的木卡姆迎来了传承与保护上的勃勃生机,各种以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和木卡姆艺术的研究成果开始不断涌现,对其保护传承的措施也在不断增加。多年来,新疆文化部门对木卡姆一直秉承原生态传承、专业传承、文本传承、教育传承、多媒体传承这5种传承方式。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就是“专业传承”中最重要的一个艺术团体,也是目前新疆唯一 一个以木卡姆传统艺术为传承对象的专业团体。经过近20年的努力,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先后整理排演了大量维吾尔木卡姆、民族民间歌舞节目及民族管弦乐作品,出版了维吾尔木卡姆盒式录音带和CD、VCD、DVD,《木卡姆的春天》、《且比亚特木卡姆》等多部维吾尔木卡姆作品搬上舞台后更是受到了观众的广泛赞誉。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申遗”的成功成为木卡姆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和有力支撑,《木卡姆的春天》就是在申遗成功后酝酿创作的,全面反映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目前在新疆流传的地域特色和艺术水准。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认为,木卡姆艺术令人感受到了新疆的民族风情,奥运会前后的演出为它的传播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这朵奇葩在奥运会这个国际舞台上绽放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