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文艺表演传送中华民风
http://www.cflac.org.cn   2008-08-21    作者:王慧颖    来源:中国文联网

    2008年8月8日晚,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聚焦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鸟巢”。此时此地,天时、地利、人和兼备,中华古老且璀璨的民族民间艺术,在“欢天喜地庆奥运”的主题下,在本届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文艺展演中,一展华夏传统文化之精髓,迎四海宾朋。

    为筹备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文艺展演,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在全国和港澳台地区的130余个富有浓郁民风的文艺节目中甄选出最具民族特色、地域风情的20余个代表性节目,其中多数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多次到国内外参加演出,荣获奖项,影响广泛。参与者以农民、工人、学生为主,包括社会各界人士,共3000多人。这些美妙的歌舞向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向奥运呈上了深深的祝福。

    狮舞龙腾,分别是奥运会仪式前表演的开头与结尾的两个节目。湛江醒狮舞《南粤雄狮贺盛会》,由百名农民装扮的50只五彩醒狮,身披鳞甲,技艺超群,英勇威猛。金彩狮和银彩狮在高桩上展示了环回走动、凌空推进、占位转体等高难度技巧,塑造出醒狮“探寻方向”、“搔头摆尾”等形象与活泼逗趣、威猛刚劲的神韵。云南彝族花腰歌舞《凤舞龙飞》,将石屏县北部山区花腰彝的传统歌舞与舞龙技艺交织相融。在花腰彝激扬的舞动中,时而蜿蜒漫游、时而冲天而起、跌宕起伏的长龙腾祥云为奥林匹克呈祥纳福。

    兰州太平鼓的鼓身绘有中华民族图腾龙的图案,并附有“八卦”围绕太极图,其阵法与列队布局、身法与打法和谐相融,人舞鼓,鼓带人,鼓身飞舞,起落有序。安徽花鼓灯舞蹈《鼓乡情韵》曲调采用凤阳民间小调,矫健轻捷的“鼓架子”与活泼灵动的“兰花”相互逗趣,着实体现淮河地区农村青年表达情意的特殊方式。苗族的《踩鼓》、山西的《稷山高台花鼓》等舞蹈,无不借鼓舞倾诉那地域乡间悠久的文化信息。《上海紫竹调-海派秧歌》将现代海派文化元素杂糅相间,尽显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风情。辽宁《海城高跷秧歌》在踩着木棍制成的高跷上以“扭、浪、逗、相”等传统表演手段,绽放豪迈奔放、耿直率真的东北性格。青海《土族轮子秋》、四川《羌族推杆》等节目,均是集歌舞、健身、竞赛于一体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是凝聚着东方智慧的传统体育文化。港、澳、台同胞的舞蹈以富有性格的肢体律动书写心中对团结、友谊、和平的向往,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追求。

    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文艺表演工作室主任、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潘志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格与“欢天喜地庆奥运”的主题,是筛选节目并对选出的节目原有内容进行调整的主要依据。可容纳10万人的国家体育场,多视角环绕式的观赏环境要求演出应更注重空间的调度。正如潘志涛所言,“约1小时15分钟的表演,以‘纷呈式’的展现方式,为全世界观众展示了中国民间最有生命、最有力量的文化艺术形式。”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文艺表演向世界传送着中华民风,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集体智慧,表现着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盼;展示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风范,以及当代中国人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追求。

2008北京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
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
2008北京奥运会口号
2008北京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
棒球
帆船帆板
击剑
举重
篮球
垒球
马术
排球
皮划艇
乒乓球
曲棍球
拳击
柔道
赛艇
射击
射箭
手球
摔跤
跆拳道
体操
田径
铁人三项
网球
现代五项
游泳
羽毛球
自行车
足球
   
权所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webmaster@cflac.org.cn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