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奥运会:共享文化交流的伟大梦想
http://www.cflac.org.cn   2008-08-15    作者:肖一    来源:光明日报

    在北京和各协办城市的多座体育场馆内,紧张的奥运体育赛事正在进行。而在场馆之外,剧场里、舞台上、广场中,也在进行着一场场“文化奥运会”。这是一场场不设奖牌的文化盛会,中外艺术家倾情表演,艺术精品大餐一道道呈现,中华文化同世界文化交汇融合。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不仅仅是体育运动之梦,更是人类文化交流之梦。

    通过奥运会实现人类文明的交流和融汇,是奥林匹克运动带给全世界的一个美丽梦想。被称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的顾拜旦曾这样写道:“体育是文化的手段,艺术应与体育同行。”人们欣喜地看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在推动这个美丽的梦想化为一幅幅璀璨的现实画卷。

    让世界感受美丽的“文化中国”

    8月10日,浙江省昆剧院的《公孙子都》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而在梅兰芳大剧院,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也吸引着众多中外观众。同一天,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天桥剧场推出了歌舞《四季情韵》,中国评剧院则在中国评剧大剧院奉献了晚会《中国心·北京情·五环梦》……众多精彩的文艺演出让观众应接不暇。

    而这,仅仅代表了“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中的普通一天。来自国内外的精彩文化活动,奥运期间每天都在北京上演。一个个精彩剧目、一台台精品晚会、一幕幕文化风情……五洲宾朋相聚北京,呼吸着“人文奥运”的芬芳。

    “‘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舞台艺术的一次华丽亮相和精彩展示。”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介绍说,“这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艺术水平最高的文化盛会,文化含量高、艺术水准高、共享程度高。”

    发源于江苏昆山的昆曲艺术,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称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和“百戏之祖”,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名录”。10日晚,尽管大雨滂沱,观众仍准时到达梅兰芳大剧院,欣赏经典剧作《牡丹亭》。来自美国的一位观众对记者说:“我简直看得目瞪口呆,我惊诧于中国还保有如此精致、如此悠久的艺术。尽管文化不同,但经典艺术是无国界的,是心灵相通的。”

    此刻,全世界都感受着美丽的“文化中国”。中国拥抱世界,世界拥抱中国。中国传统、现代的文化元素,通过奥运会这一巨大平台,进一步走向世界。

    8月6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精巧的羌族刺绣、令人眼花缭乱的剪纸琳琅满目。来自四川地震灾区阿坝州茂县的羌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李兴秀,将自己精心制作的花围腰、云云鞋和鞋垫展示出来,并兴致勃勃地为参观者当场表演羌绣。在1200平方米的两层展厅中,羌族刺绣、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木版年画、泉州提线木偶等十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都展示了他们的拿手绝活儿,让中外观众大开眼界。

    从兵马俑、金缕玉衣到五大名窑瓷器,从京味文化到长江文明,从神秘的中国皇宫到遥远的古希腊竞技场……奥运会期间,全国70多家博物馆倾力打造的《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北京文物精品展》、《长江文明展》、《紫禁城内外的竞技游戏展》四项展览,以及来自奥林匹克发源地的《公平的竞争——古希腊竞技精神展》,从7月23日起在首都博物馆陆续开展,近千件精品文物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震撼。

    “我们看到一个开放自信的文化大国,感受古代文明的灿烂悠久,也看到现代时尚的文化,北京作为古都又紧贴国际文化潮流,这太神奇了!”土耳其体育联盟的阿金说。

    “如果说以前我们对中国的印象只是几个代表性的事物,那么这次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中国文化更全面了。而看到的越多,越为其博大精深所折服。”一位来自墨西哥的记者说,“现在一股‘中国热’正在全世界掀起。”

    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采——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通过奥运会这个巨大窗口展示给全世界,也将在奥运史上留下独特隽永的“中国记忆”。    

      各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热烈拥抱

    悠远深长的安第斯音乐、华丽绚烂的墨西哥民间舞蹈、热烈火辣的桑巴舞……8月1日,“拉美之夜”大型歌舞晚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演。来自拉丁美洲7个国家的近百名艺术家带来了上百种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风情各异的民族歌曲。台下座无虚席,观众们用热情的掌声和激情的欢呼声,表达着对这场精彩演出的喜爱。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争相走向舞台,热情地和拉美艺术家握手、留影,充满笑意的目光相互交汇。“尽管言语不通,艺术却让我们超越了一切障碍。此刻,我们心灵相通,友好而温暖。”一位观众激动地说。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表示,2008年奥运会将不仅仅是一场高质量的体育盛会,还将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舞台。97岁的季羡林先生曾这样诠释“人文奥运”的内涵:“人文奥运就是两句话,一句是宣传中国优秀文化,一句是吸收外国优秀文化。”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五大洲艺术家和谐欢聚,世界多元文化交融,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文化交流图景徐徐展开,一簇簇文化交流之花竞相绽放。

    卢浮宫拿破仑一世展、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丹麦文物精品展、葡萄牙当代视觉艺术展、黎巴嫩风情展、埃及文物复制品及摄影作品展、墨西哥著名摄影家佩德罗艺术展、西班牙雕塑作品展……从2008年3月至9月,来自五大洲80多个国家的260多台优秀剧(节)目和近160项艺术展览,陆续在北京各大剧场和展览馆推出,两万多名国内外艺术家参加演出和展览。各国朋友将在奥运会这个大舞台上,展现自己国家的悠久历史、特色鲜明的文明传统和文化风貌。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元浦认为:“北京奥运会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运动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是世界各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次热烈拥抱,也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激情对话。”于平则指出了它的深远意义:“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为我们留下一批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等物质遗产,而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将更为持久、更为宝贵。推动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将会是这笔精神遗产的重要方面。”

      全球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盛会

    盛夏的北京,草木葳蕤,绿意葱茏。龙潭湖畔的文化广场上,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彩灯展示,向中外游客诠释着人文奥运、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主题。“北京艺术家庭”拿出了各家“绝活”,现场进行手工艺制作、收藏品展示和艺术展演,一派热闹景象。

    北京市已建立了26个奥运文化广场,大的有几万平方米,能容纳上万人,小的也能容纳千余人,为中外游客和观众提供最直接、最广泛参与奥运活动的机会,每天8小时以上、连续66天的节目安排,让人们充分感受奥运欢乐,切身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非洲之夜》、《拉美之夜》、《亚洲之夜》等集合世界五大洲艺术家参与的一台台精品晚会,谭盾等各国艺术家联合打造的歌剧《茶》,中韩合作舞台剧《终极使命》,中外合作的民族音乐会《行路之音》……成为一场全球参与的文化交流盛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宇表示:“正因为北京奥运的契机,才能让世界众多一流的艺术家、艺术团体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云集北京,使中国民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具有世界高水平的一流演出。”

    “奥林匹克文化节期间,北京共演出672场,精彩的活动将一直延续到9月17日残奥会闭幕。”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珠介绍说,“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及中国各地的艺术家们将尽情挥洒他们的才华与灵感,给北京这座文化之都带来无穷的艺术魅力,也将为中外游人及宾客提供分享奥运欢乐的机会。”

    让人民群众享受奥运,这一理念得到充分尊重并付诸实施。7月中旬起至9月中旬,部分演出和展览项目门票陆续发到奥运持证人员、志愿者、学生、社区百姓、残障人士等群众手中,让他们观看精彩艺术演出,感受奥运文化氛围。平民票价、学生票价、“公益文化月”等等一系列文化艺术普及活动,也让“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真正成为全球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盛事。

    让交流催生和平,让和谐推动进步,闪耀人文精神的奥林匹克运动,与走过五千年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相遇,必将为奥林匹克精神添加更为丰富的内容。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向世界展示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的巨大窗口,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文化融会的绝好时机,奥林匹克运动所追求的文化交流之梦也将在北京再次成为现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说:“我们满怀信心!”

2008北京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
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
2008北京奥运会口号
2008北京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
棒球
帆船帆板
击剑
举重
篮球
垒球
马术
排球
皮划艇
乒乓球
曲棍球
拳击
柔道
赛艇
射击
射箭
手球
摔跤
跆拳道
体操
田径
铁人三项
网球
现代五项
游泳
羽毛球
自行车
足球
   
权所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webmaster@cflac.org.cn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