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奥运 舞蹈艺术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度契合
http://www.cflac.org.cn   2008-08-07    作者:冯双白    来源:中国文联网

    第29届奥运会无疑已经成为2008年的世界“沸点”。滚烫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点燃了激情四射的中国人,也点燃了全世界投向中国的灼热的目光。开幕式晚会上,数万名演员上演中国文化的精彩大餐,人们关注着张艺谋、张继钢和陈维亚的名字。了解一些内幕的人都知道,在这三位总导演的背后,还站立着将近200名来自全国的舞蹈编导。为什么奥运会的开闭幕式晚会、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晚会上,舞蹈表演占据了这么重要的位置?为什么舞蹈编导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舞蹈与体育,到底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

    远的不说,就说中国奥运会火炬的传递过程,每到一地,在所有的传递仪式和推进中都会包含舞蹈元素,都会受到民族舞蹈的盛情“接待”。从雪域高原拉萨城的藏族锅庄,到新疆乌鲁木齐市传递路上的维吾尔族“麦西莱甫”,从鞍山传递仪式上火爆的高跷秧歌绝技,到沈阳传递路上令人大开眼界的“国际标准舞”,中国人对于奥运火炬的欢迎热情,几乎是处处离不开一个“舞”字,奥运的节拍时时刻刻扣合着一个“蹈”字!可以说,奥运火炬点亮了人们的心,也点触了全国各民族舞蹈的神经!

    这根神经,其实源自远古时代就萌发了的人类天性。生活在原始部族社会中的个人因为生产力的低下而强烈地依赖于集体力量。原始氏族社会中举行的巫术歌舞常常兼具表达信仰、愉悦神灵、集体动员、庆贺凯旋、求子求雨、自我宣泄的种种功能。原始歌舞既是献给神灵的大餐,同时也是人类认识自我的很好途径。舞蹈与体育,都源自人类对于自身多种能力的发现、使用、发挥和挑战。正因为原始舞蹈的上述功能,所以对于后世的体育运动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在一部中国古代舞蹈历史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祭祀和礼仪场合,或是迎神赛会上,舞蹈、杂技、射箭、角力、搏击、攀援等共生共荣的情形。可以说,中国古代体育的历史和古代舞蹈史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同亲密的兄弟。

    古代军事活动中的许多项目,如射箭、驾车、拳击和搏斗、器械技击等等,以及与此相关的人类基本技能训练如跑、跳等,成为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在长期的军事操练中,还形成了一种“武舞”,它既有舞蹈的节奏感,又是一种实战演习,由此发展为后来的许多体育项目。体育性质的操练稍加改造,就可以为舞蹈提供源泉。《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的“刑天舞干戚”,就是带有操练性的军事体育舞蹈。干,即盾牌,戚,即斧钺。持兵器进行武艺操练,从而达到锻炼体魄、增长武艺、威慑敌军的作用。除了技能训练之相通外,人类体魄中的美感也使体育和舞蹈息息相通。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国传统体育中的太极拳,其动作之美,韵律之神,恰如舞蹈。

    民族文化中的体育,更是和舞蹈息息相关。中国古代的养生术、导引术,发展出很好的气功舞蹈。汉代文化中的角抵戏,促进了舞蹈和戏剧的兴旺。少数民族的体育和歌舞更是难分难舍的“孪生姐妹和兄弟”。内蒙古草原上流行的安代舞、筷子舞等民族传统舞蹈,同时就是很好的体育锻炼。蒙古族在婚礼、节日欢宴时,有敲击碗筷助兴的习俗,筷子舞由此而得名。舞者双手持筷,随音乐节奏击打手、臂、肩、腰、腿等部位,边打边舞,能起到疏通经脉、舒筋活络的作用。“二贵摔跤”又叫做“二鬼摔跤”,其实为单人表演,着不同颜色的少数民族服装,以双腿和双臂扮作两人,呈摔跤架式,做手脚互摔的动作,滑稽幽默,逼真热烈,深受群众喜爱。当代流行的木兰扇、塞上穆民扇等,都刚柔相济,千回百转,具有独特民族风格,是融文化、体育、民俗于一体的少数民族体育表演项目,与奥林匹克精神深度契合。

    今天,一句“奥运来了”,已经让无数人兴奋不已。北京奥运打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响亮口号,其实我还欣赏“舞动奥运”这句激动人心的话语,因为,在舞蹈里流动着奥运精神的血脉,千百年间,从未中断。这也就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舞动着那么多中国青年舞蹈家的原因吧?

2008北京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
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
2008北京奥运会口号
2008北京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
棒球
帆船帆板
击剑
举重
篮球
垒球
马术
排球
皮划艇
乒乓球
曲棍球
拳击
柔道
赛艇
射击
射箭
手球
摔跤
跆拳道
体操
田径
铁人三项
网球
现代五项
游泳
羽毛球
自行车
足球
   
权所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webmaster@cflac.org.cn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