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将是北京奥运会带给世界最难得的一幕?奥运会开幕式的点火方式,或者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对决。随着北京首都博物馆一个大型展览的开幕,或许你会改变主意,因为这里有难得一见的兵马俑和整整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实物见证。
29日在此间开幕的《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堪称中国文博界最大规模的一次合作。来自全国55家省级博物馆的169组件镇馆之宝,有序地排列在一条200米长的通道两侧,向中外观众讲述中华5000年的文明历史。
“兵马俑、金缕玉衣、马王堆汉墓帛画,这些平时只有在历史书上才能见到的旷世珍品能够汇聚在一个展厅,在中国文博历史上从未有过,以后在我有生之年恐怕也很难有了。”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刘超英说。
展览开幕后,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柜前始终围满了观众,占据中心的将军俑神情稳重,额头的皱纹透露着指挥官的深谋远虑,跟随其左右的还有军吏俑、跪射俑、武士俑和陶马各一件。
很多观众表示,最初他们是被兵马俑吸引而来的,但最后他们发现有太多的理由留下来再多看一眼。
距离兵马俑展台不远处陈列着中国西汉时代的墓葬精品金缕玉衣。此次进京的是目前中国仅存的五件中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工艺最精一件,长174厘米、宽68厘米,全部4000多片玉片都是由金线连接。
根据粗略的估计,参展文物中至少有10%从未走出过其入藏博物馆公开展览,如马王堆汉墓帛画、兰亭序。还有些文物出土后就从未展出过,像江西靖安李家坳去年出土的圆形金帛,它是目前发现的春秋时期最大的金箔饰品。
七年前,当北京申办奥运成功的喜讯从莫斯科传回时,中国文博界就已经开始思考用什么来迎接奥运会与中华文明的相遇。承办此次展览的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姚安说,《中国记忆》展览是文明古国对现代奥运会最好的问候。
与西方文明多以雕塑等石材为表现形式不同,中华文明的传承相当一部分是以木材、丝绸和纸为载体,这就加大了这些东方文物精品移动的难度。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马王堆汉墓帛画。
这件2000年前中国古人表达生命终极理想的丝织品自出土40年来,从未离乡“过夜”,只有一次经周恩来总理特批,被军机护送到北京,并于当天送回湖南省博物馆。
“现在展品上方的灯都是特殊处理过的,全部加上了滤镜,去除紫外线,每天展览结束,我们会立即把整个展柜用厚布重新盖上,生怕它受到丝毫的伤害。”一旁的工作人员说。
《中国记忆》展览“特别有意义,因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只有它能够用实物来呈现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文明历程。”策展人张杰说。
展览从公元前5000年的中国最早的太阳神纹石刻开始,分为曙光出现、礼乐安邦、盛世华章、古典终结四大部分,最后一件展品是清朝(1644-1911)的宫廷陈设铜珐琅香炉。
张杰说,要用实物来展示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脉络,最大的挑战就是每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都不能有文物的空白,而我们最担心的是秦朝。
从文物征集来看,秦朝历史只有十几年,而且秦陵没有发掘过,因此存世文物非常少。但秦朝是中国生产资料从青铜过渡到陶器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大一统时代的开始,其在军事、文化、社会制度上对中华文明的贡献都非常重要。
“经过多方工作,我们从陕西调来了五尊非常精美的兵马俑,但这还不够。秦朝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历史功绩如何表现呢?”张杰说,最后几经周折,终于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找到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乘法口诀实物——九九表木牍,这件2002年出土的文物上有许多文字和现代中国人使用的完全一致。
在中国,北京奥运会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体育、经济和政治的范畴,被很多人称为联系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再也没有谁能有如此大的本事,把这么多中华文明的珍宝聚集一堂,除了奥运会。”一位参观者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