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竣工后不久,它的不远处引来了一只正准备展翅高飞的“神鸟”。这只“神鸟”就是刚“搬进”奥林匹克公园的百余件景观雕塑中的一件。其实,这件名为《图腾》的雕塑是由3个来自神话传说中的动物组成的,“神鸟”位于雕塑顶部,是理想寄托的化身。这个精心的布置使“神鸟”与“鸟巢”、雕塑与建筑,在同一时空中完美结合。这也印证了负责奥林匹克公园景观雕塑的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于化云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时刻都在考虑雕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从5月初开始安装,到7月18日奥林匹克公园民族大道环境艺术工程竣工,百余件奥运雕塑全部“入住”奥林匹克公园。这些奥运雕塑是从北京奥运公共艺术城市雕塑方案和北京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中精选出来的优秀作品,他们以雕塑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在完美诠释“人文奥运”理念、塑造北京城市景观、丰富北京城市文化内涵的同时,更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艺术资产。无论置身公园何处,观众都能感到经过精心布置的奥运雕塑带来的视觉震撼和身心愉悦。
奥林匹克公园的景观雕塑具有很强的主题性,它的题材除了和奥运会相关外,还要体现北京作为举办地的人文历史特色,同时奥运会作为全人类的盛会,也要考虑到世界各民族的审美习惯。所以奥林匹克公园的雕塑可以用民族性、国际性和艺术性三大特点来概括。
民族性主要体现在奥林匹克公园民族大道环境艺术工程建设上,大道由民族和谐阙雕塑、农历坛广场和民族之花广场3部分组成。世界各国人民可以在这里了解到中国的陶瓷、琉璃、石刻等民间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奥林匹克公园雕塑中有45%的作品创意出自外国艺术家,这很好地说明了其国际性的特点,并且很多作品都是出自国际著名雕塑家之手,由比利时雕塑家斯特贝尔创作,比利时王国政府赠送的《运动员之路》便是其中的代表。此外,在奥林匹克公园的中轴景观大道树阵广场上,还集中安置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著名雕塑家的作品,充分显示出多个民族、多种文化的交流与共融。至于艺术性,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项金国认为,只有真正具有艺术性的作品才能永恒,奥运雕塑让中国文化融入国际奥林匹克文化,让国际奥林匹克文化扎根中国。位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前方的雕塑《韵》便是其中一件富有艺术想象力的作品。雕塑创意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张玲郗,作者从流动之水的韵律美中获取灵感,用抽象的造型和银白色的不锈钢相结合,将起伏跌宕的层层波浪定格,显示出水世界的神秘,并与“水立方”的独特外观相映成趣。
不难看出,所有这些雕塑在安放时,都充分考虑到景观环境的因素。“每个雕塑的安置都是经过精心选址的。”于化云说。即使是这样审慎的规划和布置,可能依然无法避免公共艺术面临的一个尴尬——人为的破坏。对此,于化云表示,人为破坏是世界公共艺术的难题,我们也无法避免,只能在雕塑建造中尽量避免使用易坏材料,并且在不影响作品整体艺术表现力的情况下,对雕塑作适当修改以防止被破坏。
经过近3年精心准备,奥林匹克公园雕塑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从2001年申奥成功开始,为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中国人民已努力奋斗了7年。在此过程中,“人”无疑是成败的关键。矗立在奥林匹克公园树阵广场,由雕塑家乔纳森·博罗夫斯基创作的20米高的雕塑《人塔》,在体现人类通过学习如何彼此联系来建设世界这一主题的同时,也是对所有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作出努力的建设者们的崇高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