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2008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陈维亚
http://www.cflac.org.cn   2008-07-18    作者:王晓慧    来源:中国艺术报

    [资料图片] 2007年11月5日,由中宣部、人事部、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陈维亚是受表彰者之一。

    当我们积极关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什么节目、节目的质量如何、能否充分展现中国五千年文明时,我们也应该关注那支承担着这项重要任务的团队。他们是如何组建并工作的?凝结这个团队的核心力量又是什么?一系列幕后的故事至今还鲜为人知。

    当笔者深入到这个团队,了解这些人后,这些疑问便迎刃而解了。可以说,他们这些人既平凡,又不平凡。之所以平凡,是因为他们都是普通的艺术工作者,而他们的不平凡来自于他们每个人特殊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最了解这群人莫过于他们的掌门人。为此,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副总导演陈维亚为我们揭开了这一系列疑问的幕后故事。

    从选拔人才方面来讲,陈维亚所领导团队的标准为:首先是优秀的编导和演员在政治上必须是可靠的。第二,每一个编导、演员都要具备很强的合作精神、协调工作的能力。第三,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说到这里,陈维亚告诉我,他每次到排练现场,都会被在艰苦的排练现场排练的编导、演员们所感动。一次,一个特殊训练,需要将演员悬挂在半空中,其中有个年轻演员不慎摔了下来,造成腿部骨折,可是当陈维亚再次到现场,问道:“上次摔下来那个孩子怎么样了?”带队老师说:“他就在队伍里。”陈维亚说:“他还没好呢!”年轻演员说:“我怕我休息太长时间影响排练,跟不上进度。”陈维亚感慨地说:“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排练中头朝下,长期失重状态,呕吐、晕眩都是常事;摔下来腿骨折了,刚刚愈合,还不能正常走路,却又开始训练,这个孩子的精神就是我们整个团队艰苦训练的缩影。”的确,这些编导、演员们为了将一台优秀的节目展示给全世界,为了能更好的保证节目的质量,心中都负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劳累、得失,只求最后那完美的一瞬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选拔人才仅仅是第一步,而事实上,接下来的工作才是难上加难。要使众多演员与编导各尽其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是所有领导者都要面临的巨大挑战。在这一点上,陈维亚自信地谈到,凡是和他合作过的人,工作得都很开心,而且有质量、有效率。他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中的秘诀是:根据开幕式和闭幕式风格、导演自身特点的不同进行选择。十几年来和他一起工作过的、非常有经验的编导中,被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不同的团队,使他们各尽其用。比如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像是一个欢乐的大Party(聚会),所以选择的编导都是热情洋溢的、善于在现场制造热烈气氛的。而开幕式要求的则是在编排上的精致、到位,所以选用的编导在思维上、编排上要更加有逻辑性、更富有细腻感、注重细节。这样的调配使大家如鱼得水,各有所长。

    就开幕式的下篇的创作管理,陈维亚会选择一到两个人做他的助手,所选择的助手要具有一定的威信,他们来组织团队的具体工作,其他的编导们必须听其安排与指挥。在闭幕式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陈维亚选择了国家歌舞团的编导章东新,由他来担任奥运会闭幕式的执行副总导演,陈维亚说,一定要找准第一层次的高级助手。

    如果说用对人是管理中的基础环节,那么团结就是管理中的核心力量。怎么才能使这么多人团结在一起呢?陈维亚坚信:大家在一起,第一要热诚,第二要坦诚,有了热诚、坦诚,最后才能达到真诚。有了真诚后,团结就不是问题,进而工作质量就能保证。每次做大型活动时,他都会跟合作者说:“我希望我们最后演出的结果是成功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愉快的,否则我们在一起就没有意义,大家每天在一起你争我斗很痛苦,这样的话,即使成功了,也是打折扣的。”其次,人与人之间靠平等、尊重才能赢得信任。在工作中,只有给予他人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才会回馈坦诚和努力。陈维亚说:“我从来不敢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艺谋也是这样的,他时常讲要踏实,他时时刻刻都很注重听别人意见的。这是做人、做艺术家特别重要的一点,这也是一种秘诀吧!”

    只要做到热诚、坦诚、真诚、尊重、信任,合作过程就一定是愉快的。陈维亚带领着他的团队做到了这一点,因为当他每次走进工作区域时,总能听到大家的欢声笑语。这样的状态不也正是我们整个社会所追求的和谐吗!

    对于一个大型晚会的导演来说,陈维亚不仅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艺术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观众的喜欢成为艺术家一生最大的追求与目标,就像陈维亚所说“如果观众反应还不错,我就会知道自己还不老,还能创新,还不会因循守旧。一定要让观众喜欢,这个特别难。到我们这个年龄,自己觉得自己有了创新,其实在别人看来基本上都大同小异。”这是艺术家多么不愿意面对的一件事,可是陈维亚却正视了。他说:“惯性是特别可怕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是按照惯性运行的,太阳系也是按照惯性运行的,想离开这个惯性恐怕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我们创作的出新主要是想摆脱自己思维的惯性,这个惯性是每时每刻、每分每秒的生活细节所养成的。对我来讲,这是创作中最难突破的。如果有人说,这个作品非常精彩,它绝不是陈维亚搞的,那是对我最高的评价。如果有人说,这个作品非常精彩,一看就是陈维亚搞的,好像这个评价并不高。搞艺术创作的人,如果真的想不断地搞出一些新的、有艺术价值的东西,他的生活是很沉重的。”

    如此看来,整个创作过程也是自我认识的一个过程。通过这次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创作,陈维亚坦言和张艺谋、张继钢以及其他很多编导在一起合作的过程,使他不断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有的地方很自信,但更多的地方是不自信了,这种感觉特别强烈,现在他对自己的认识,已经和两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在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之际,陈维亚回顾、总结了两年多来所经历的一切以及产生的巨大变化,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现在更清醒、更冷静、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以后的创作道路将是一个很好的铺垫,在今后道路上会更加的艰难,但不会再平庸。”

[资料图片] 陈维亚谈艺术创作。

2008北京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
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
2008北京奥运会口号
2008北京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
棒球
帆船帆板
击剑
举重
篮球
垒球
马术
排球
皮划艇
乒乓球
曲棍球
拳击
柔道
赛艇
射击
射箭
手球
摔跤
跆拳道
体操
田径
铁人三项
网球
现代五项
游泳
羽毛球
自行车
足球
   
权所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webmaster@cflac.org.cn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