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而言,在四川灾区的5天,是一次一生难以忘怀的心灵之旅,是一次充满感动、洗涤和启发的心灵之旅。经历之后,剩下的就是思考,思考现在,思考未来。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我们抵达四川的时候,距离5·12地震的日子已经一个半月了。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永远不会真正明白,什么是灾难的可怕,什么是救灾的艰苦,什么是爱心的力量,什么是未来的希望……
灾后的四川“一日三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当地的很多群众要走上四五个小时的山路,才能来看我们的演出。与灾难留下的痕迹相反的是,不论我们走到哪里,伸出的都是热情的双手,看到的都是质朴的笑脸,得到的都是举着米酒、载歌载舞的欢迎。看到“中央电视台”的字样,当地的群众都认为是中央来人了。好多姑娘给我们送来手绣的“平安鞋垫”,我回来后数过了,那些鞋垫够我用一辈子的。还有好多大婶挎着竹篮子,上面盖着厚布,里面装着满满的热气腾腾的煮鸡蛋,一把一把地塞到我们手里。捧着他们塞进手里那沉甸甸、热乎乎的情意,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我觉得自己能回报他们的实在是太少了。
作为一个主持人,我能做什么呢?大概只有卖命地演出。中央电视台的“心连心”艺术团一般是一年演出6场。而在四川的5天里,我们行程1800公里,大小演出10场。走下荧屏,走进观众,生活能够留给我们的惊叹和感动,永远是高居庙堂之上所无法想象的。
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身份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在经历了这次灾区之行后,我才发现事实远不止如此。
在5天的慰问演出中,我们条件最好的舞台就是流动大篷车,我们所经历过的最盛大的一次演出是在雅安的石棉中学。演出的那天,由于湿热,我们的头上都起了疹子。没想到,操场上聚集的观众竟然有4万人之多。当我第一个站到舞台上的时候,突然看到远处,舞台的正对面竖着一幅跟楼体一样高的巨型标语:“感谢党中央,感谢国务院!”当那几个鲜红的大字与我的视线平行的时候,有那么几秒钟,我怔在原地,那种冲击力远远胜过了灾难本身带给人的刺激。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听到这句感谢了。当羌族村子的村长带着村民,赶了四五个小时的山路来看我们演出时,他们握着我们的手,第一句冲出口的也是这样一句话:“感谢党中央!感谢国务院!”这里的人民在遭受重创之后,首先想到的,仍然是感谢。而他们面对我们,一群普通的文艺工作者,喊出的感谢竟然是“党中央”、“国务院”,那么,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代表,身上所担负的分量到底是怎样的呢?在灾区,在每一个老百姓的心里,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都不是我们自己,甚至也不是中央电视台,而是整个国家和全体同胞的惦念和关怀,是每一个百姓心底的依靠和归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地俯首甘为孺子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