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北京双年展:伟大灵魂寄寓于强健体魄
http://www.cflac.org.cn   2008-07-11    作者:云 菲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强健、律动、韵美的黄色运动人体方阵被置于展厅之中,在中国艺术家韩潮、李丽红创作的《梦想之门》中,形象地对人文奥运理念加以阐述,展现了全民期盼奥运的热烈场景;不同肤色的手一起高擎着圣火,印度尼西亚艺术家思吉特·拉哈君在作品《奖牌的意义》中表达了这样的理念:运动员在竞赛中的宝贵经验和乐观精神可以使他们得到新的升华;西班牙艺术家拉斐尔·贝斯塔德·马斯的作品《在森林里之四》描绘了几个在森林里踢足球的女孩,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场面与由体育杂志图像构成的象征主义森林背景相结合,拓宽了观者的想像空间。——在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上,中外艺术家根据各自的艺术经历和生活感受,从一个个独特的角度形象地向中外观众表达了他们对于奥林匹克精神和北京奥运会的理解与想像。

    在迎接北京奥运会的热烈氛围中,本届以“色彩与奥林匹克”为主题的国际美展,汇聚了81个国家的700余位艺术家和他们带来的700多件当代绘画和雕塑作品。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彼此相遇、相识,通过运动、通过艺术交流着各自的观点。

    灵感在对话中产生

    对于“色彩与奥林匹克”这一展览主题,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吴长江这样阐释:“在这里,丰富的色彩意味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象征着当代世界艺术的多元发展;奥林匹克不仅是指体育运动,更是指奥林匹克倡导的人类和平竞技、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精神。奥林匹克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美术理想的和谐统一,正好突出了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特色。本展从创始以来就致力于给各国艺术家提供平等对话的平台,虽然审美趣味千差万别,但每个国家都有对艺术的渴望和表达的自由,他们也都认同奥林匹克精神。我们希望,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可以自由地表达各自的美术理想,通过交流、促进和谐发展。”

    在本届展览上,两者并非简单机械地配合,而是找到了最佳契合点,即在精神上的关联性。艺术反映了奥林匹克精神,反映了各国人民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追求。正如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刘大为所说,顾拜旦所提倡的为人类而运动的奥林匹克精神鼓舞着艺术家们为人类而艺术。同时,创作者们也关心着奥运会对提升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和他们作品的认知度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为新的色彩是色彩和其它色彩在互动中产生的,而艺术家的灵感是在精神对话中产生的。美国艺术家格温多林·科波尔认为,艺术需要交流和讨论,在汲取别人艺术理念的同时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形式。堪称“艺术界的奥林匹克”的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凭借持续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借由“色彩与奥林匹克”这一主题,自然受到关注,并且与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同名双年展、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同名双年展等一样,再一次印证了国际盛事结出富有深刻影响的文化果实的普遍性。

    延续体育与艺术的双重特质

    有人认为,北京奥运与美术大展的并呈,在某种程度上正迎合了希腊人“伟大的灵魂要寄寓在强健的体魄之中”的理想。因为从古至今,奥运会都把体育与艺术的双重特质相结合。受邀参展的梵蒂冈博物馆馆长弗朗切斯科·布拉内利感到奥运会中的艺术是一个颇为有趣的话题。他说,在人类文明史上,体育和艺术是奥林匹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在第一届奥运会举办时,出现了一件非常著名的古希腊雕塑,叫做crisoelephantine,运动员的造型成了希腊罗马时代美学观念的重要表征。“16世纪中叶,意大利费拉拉艺术家族在埃斯特城堡特别安置了《小赛场》、《竞技沙龙》壁画艺术,刻画着体操、拳击、击剑和健美比赛等运动项目。”作为艺术史专家,波兰艺术史研究院院长约瑟夫·格拉布斯基更加关注古代运动题材壁画。他认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参照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作完成的这些壁画,强调了体育运动对人类和平共处、良性竞争的表现和倡导。可以说,在奥林匹克发展史上,艺术无疑促进了奥运思想的传播。艺术家们用自己的心智与技巧,用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描绘出了各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的畅想,尤其是一些里程碑式的作品,对希腊传统奥林匹克精神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阐述,对体育运动人性光辉和人文精神的颂扬,成为了世界性语言。

    色彩赋予了奥林匹克更丰富、更神奇的艺术形式,而奥林匹克又赋予了色彩更普遍、更深刻的精神内涵。艺术家们从奥林匹克倡导的人类和平、和谐、共同进步的精神中获得启发和灵感,从而运用绚丽的色彩、灵活的材质、丰富的笔触、真诚的语言,立体地描绘出大千世界、塑造出众生百态。2004年,奥运会回到其发源地希腊举行时,希腊艺术家波吕克塞娜·卡斯达创作了一件作品——奥林匹克蚕蛹纪念杯。这件作品在雅典、乃至世界各地流传,并于今年夏天本次双年展召开之际来到了中国。对此次来华,她希望自己在作品中表现的不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发掘自我潜能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中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奥运精神和美学追求是融为一体的,人类在奥林匹克中对于挑战和超越的渴望成为艺术活动的源泉。”墨西哥艺术评论家阿吉丽亚·卡斯蒂罗结合本届展览主题和多年研究观察表示,新出现的一些艺术形式与奥运体育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的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还有毕加索等艺术家的作品都体现了文体活动以及人体的美。在21世纪,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相信人们可以从运动员的精神和打破纪录的追求中寻找到与艺术更完美的融合。

    事实的确如此,色彩与奥林匹克,在当代艺术与奥林匹克精神之间一路前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说:“色彩与奥林匹克的结合,无疑为世界艺术生态的平衡与多样增添了理性的思考。”从雅典到北京,奥运圣火点燃了激情,传递着和平,传递着梦想;从北京到世界,艺术色彩燃烧着热情,焕发着青春,焕发着力量。奥运圣火永远不会熄灭,因为人类永远抱有和平的愿望;艺术色彩永远不会消失,因为人类永远怀着对美的渴望。

    

2008北京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
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
2008北京奥运会口号
2008北京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
棒球
帆船帆板
击剑
举重
篮球
垒球
马术
排球
皮划艇
乒乓球
曲棍球
拳击
柔道
赛艇
射击
射箭
手球
摔跤
跆拳道
体操
田径
铁人三项
网球
现代五项
游泳
羽毛球
自行车
足球
   
权所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webmaster@cflac.org.cn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