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献给北京奥运会的厚礼
http://www.cflac.org.cn   2008-07-10    作者:廖心文 王玉强 潘敬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中国的体育事业,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悉心关怀下,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方针和基本任务,也是党领导和发展体育事业的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根本方针,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摆在突出位置,强调体育运动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体育总局、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的6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奠基――老一辈革命家与新中国体育》,正是站在这样一个高度,诠释了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过程。

    全片以老一辈革命家奠基新中国体育事业为切入点,热情讴歌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贺龙、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为发展新中国体育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全面反映了新中国体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向世界、走向奥运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老一代运动员为国争光、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

    片中,130位体育前辈深情讲述,40位世界冠军倾情亮相。有陈镜开、戚烈云、穆祥雄、郑凤荣、徐寅生、李富荣、邱钟惠、林慧卿、李淑兰等一大批体育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创造者;荣高棠、王猛、李梦华、何振梁、伍绍祖等一批原国家体委老领导;邓若曾、陈成达、年维泗、陈家亮、陆恩淳、蓝亚兰、姜玉民、陈玉娘、陈祖德、杨伯镛等著名教练员和运动员;1960年第一次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王富洲、贡布、屈银华;被周恩来誉为“亚洲羚羊”的台湾短跑运动员纪政;香港现役自行车运动员黄金宝;被称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之子刘鸿图等;92岁高龄的贺龙元帅夫人薛明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属;周恩来秘书钱嘉东等都接受了访问。他们的讲述,清晰地勾勒出老一辈革命家为发展新中国体育事业所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接受采访的还有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和一些日本著名运动员,1971年美国乒乓球访华代表团中健在的6位老运动员等等。他们的回忆,串起了新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旅程。

    作品中许多细节十分感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毛泽东带头节衣缩食,不让再做他爱吃的红烧肉,改吃素食。身材高大的他,体重骤降,却指示对运动员要“保证供应”。有着特殊家庭背景的运动员曹其纬是曹汝霖的孙女,贺龙亲自写信鼓励她:不要背家庭出身的包袱,家庭出身没得选择,但革命道路却是自己走出来的。在体育战线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何振梁也说:“中国的运动员真幸福,我也到过―些其它的国家,没有哪个国家的领导,对运动员那么关心。”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呈现出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作品还展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不少是第一次同观众见面。如,毛泽东24岁时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周恩来17岁时写的《约友入足球队启》等。片中一页页泛黄的档案,记载着人民的健康问题,国民身体素质的改善和提高,始终是新中国领导人关注的重大问题。一段段鲜活的影视资料,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音容笑貌和运动员的矫健身姿。

    当前,为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召开,荧屏上关于体育题材的电视片五彩缤纷、争奇斗妍,《奠基》是其中靓丽的一枝,是为北京奥运会献上的一份厚礼。

2008北京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
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
2008北京奥运会口号
2008北京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
棒球
帆船帆板
击剑
举重
篮球
垒球
马术
排球
皮划艇
乒乓球
曲棍球
拳击
柔道
赛艇
射击
射箭
手球
摔跤
跆拳道
体操
田径
铁人三项
网球
现代五项
游泳
羽毛球
自行车
足球
   
权所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webmaster@cflac.org.cn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