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云:快乐足球与奥运想象
http://www.cflac.org.cn   2008-07-07    作者:陈晓云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体育与电影的联姻,成就了“体育片”这样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如果说,体育电影是运动的艺术的话,那么,体育则将身体运动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体育与体育电影,也许正是在运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谋”。《奥林匹亚》、《火的战车》、《愤怒的公牛》等体育题材的影片都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号称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与电影的联姻,同样催生了《胜利大逃亡》、《少林足球》等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中外影片。

    在当今体坛国内男足依旧不景气、女足也处于低谷的当口,《买买提的2008》则在影坛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快乐足球”的乐观想象。这部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小村庄沙尾村为背景的影片,融汇了体育片与儿童片的叙事形态,在中国电影的儿童叙事中显现出了并不多见的童真与童趣。那群分别以马拉多纳、马尔蒂尼、罗纳尔多、贝克汉姆、巴乔、齐达内等国际球星来为自己命名的足球少年,不仅表现出罕见的足球天赋,更重要的是,对他们来说,足球就是快乐生活的源泉。如果说,米卢的“快乐足球”还包含着国人对于“冲出亚洲”的期盼的话,那么,对于电影中这些足球少年来说,“快乐足球”就是踢球本身,无涉功利。于是,影片的创意就跳出了常规主旋律电影的严肃基调,而具备了儿童片本身所应具有的轻松、活泼的特质。

    作为一部创作意图直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片,《买买提的2008》同样表达了边远地区的人们对于奥运会的想象。只不过,这种奥运想象不是通过说教式的表白来达到的,而是较好地融合在影片的叙事之中。县文体局干部买买提因为赶走了从体校分配来的迪丽拜尔,被局长下派到沙尾村当足球教练。万般无奈之下,买买提只好编造出一个美丽的谎言,告诉孩子们如果得了足球比赛冠军,就可以到北京看奥运会。买买提为了达到自己的回城目的而暗渡陈仓的做法,不仅激发了足球少年的踢球欲望,而且被村长巧妙地利用为聚集村民打井种树的借口。于是,两条线索的叙事在此融为一体,并以一个独特的视角表达了村民们对于北京奥运会的想象。

    在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达的时代,即便是在如沙尾村这样的偏远地域,足球少年对于意甲、英超、世界杯和足球明星也几乎是如数家珍,从而形成了沙尾村与“世界”共时态的想象。而教练与球员“交易”的商业化色彩,以及买买提接受商人亚森开出的商业条件表演达瓦孜,借此帮助“梦想足球队”实现去北京看奥运会的梦想,则表明其对于北京奥运会的期盼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想象,而内化为边疆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全球化”无孔不入,竟然已经渗透到中国的偏远地区,形成了一种奇妙的“接轨”方式,也有效地传达了全民奥运的理念。

2008北京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
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
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
2008北京奥运会口号
2008北京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
棒球
帆船帆板
击剑
举重
篮球
垒球
马术
排球
皮划艇
乒乓球
曲棍球
拳击
柔道
赛艇
射击
射箭
手球
摔跤
跆拳道
体操
田径
铁人三项
网球
现代五项
游泳
羽毛球
自行车
足球
   
权所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webmaster@cflac.org.cn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