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奥运让我梦想成真
http://www.cflac.org.cn   2008-07-02    作者:吴月玲    来源:中国文联网

    5月8日,电影《买买提的2008》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映。不少观众觉得这部电影生动、有趣,小演员的表演自然、朴实,是一部儿童片与体育片结合得比较好的电影。近日,记者采访了该片的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

    记者:您为什么会以小村庄的孩子踢足球作为奥运电影的切入点?

    西尔扎提·牙合甫:这个村庄是真实存在的。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依克萨克村,踢足球有上百年的历史,那儿的老老少少特别热爱足球,他们平时除了干农活外,就是踢球。他们经常在村子与村子、家族与家族之间比赛,家族内部也搞比赛。村里男女老少都会踢球,足球踢得好的小伙子很受年轻姑娘喜欢。一说起足球的事,他们就特别兴奋。奥运电影也有另一种拍法,就是拍参加过奥运会的运动员的先进事迹,可是我觉得以这个村子为表现对象更能代表普通观众,代表普通人。这就是我表达“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切入点。

    记者:电影里的沙漠风光,维吾尔族的建筑、服饰、风俗都给观众不一样的感觉,您是怎么看待这些带有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元素的?

    西尔扎提·牙合甫:我并没有刻意去表现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光风情风俗,我不是为了表现这些而去拍电影。我认为服饰、建筑等不只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标志,更是这些人生活的一部分。我首先表现的是一个人的感情和心理,一个人的生存和精神,这样才能打动很多人的心。我也希望通过电影中儿童的心里话说出我自己的梦想。

    记者:您的梦想是什么?

    西尔扎提·牙合甫:我的梦想就是独立拍出一部好电影。1985年我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后,一直做美术。后来《吐鲁番情歌》使我有机会担任副导演,而《买买提的2008》让我实现了梦想。北京奥运会给了我实现梦想的机遇。

    在开电影策划会的时候,我强调这部电影投资小,但要做得精细些,把它作为文艺工作者为奥运会献上的一朵小花。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把电影中的12个小演员送到北京看看“鸟巢”、“水立方”。现在,他们的梦想都实现了,这些从没来过北京的孩子们参观了奥运场馆,都非常高兴。

    记者:很多导演说,儿童是最难合作的对象之一。您是怎么与这么多儿童演员沟通的?

    西尔扎提·牙合甫:拍儿童片很难,小演员不懂电影怎么拍,看不懂分镜头本,不知道怎么走位。我想了很久,决定用连环画的方式与他们沟通。于是我花了20天左右时间画了连环画分镜头本,共两叠20多厘米厚。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很强,他们看完连环画后,就明白了各自扮演的是哪个角色;哪个镜头是全景,哪个是大全景;从哪儿入画,从哪儿跑出。而且有了这么一本分镜头本,与美术、摄影等部门的合作也特别顺利。

    我要求孩子们在镜头前不能有表演的痕迹。首先不能让孩子们感到紧张,拍摄现场不要搞得太严肃。孩子们对剧本理解得差不多时,就可以让他们在拍摄现场玩,玩着玩着,他们就不会在镜头前感到紧张了,表演、说台词就会很自然。这样,是在玩还是在拍电影,对他们来说分别并不大。

    记者:观众对沙尾村足球队里的12个小演员特别喜爱,认为他们的表演自然朴实,而且有自己的鲜明特点,您选儿童演员的标准是什么?

    西尔扎提·牙合甫:本来我想在依克萨克村里选儿童演员,但他们在演戏方面差一些。我不希望电影里的儿童演员太漂亮太可爱,但是在长相上应该与那些国际球星有点像。所以后来决定在全新疆选演员,标准是会踢球,能表演,长相符合要求。粗选下来有100多个孩子,最后再从中选出12个。电影里那个瘦瘦的女孩是我们在最后一天选中的。原先我们选定了一个小姑娘,可不是太满意,总觉得缺点什么。招考的最后一天,这个瘦瘦的女孩听说我们招演员,就拉着妈妈过来了。我们一看这女孩感觉上挺好的,问她会不会踢球,她说会。我们现让人买了个球,让她试踢,发现她球技不错。我们再问她跑步怎么样,她说没问题。我们就领她到大街上让她跑,结果她跑得像兔子一样快。所以我们就敲定她演“孙雯·米娜尔”。

    记者:为什么要在这样一部奥运电影里加入打井这条线?

    西尔扎提·牙合甫:体育的力量就是凝聚人,小小的足球能聚集无数球迷。上万人在足球场内观战,他们为了自己支持的队伍拼命地呐喊,把心中的喜爱之情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一种凝聚力,奥运精神能把人们连在一起。通过体育,依克萨克村村民的心凝聚在一起,为了打井而鼓足了干劲。打井这条线就是为了表现体育精神而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