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废墟上的升华
http://www.cflac.org.cn   2008-06-01    作者:张贤亮    来源:解放日报

    再一次老泪纵横。

    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汽笛为普通国民的死难哀鸣,国旗为普通国民的死难而降,江河呜咽,举国同哀。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为普通国民设立的哀悼日。《礼记·曲礼》中说:“礼不下庶人”,而在这一天,生命的尊严上升到了光辉的顶点。

    7天之前的5月12日14时28分,我正在午睡,对波及到宁夏的汶川大地震毫无觉察。这天15点有几位重要客人来访,起来准备迎接他们的时候陡然感到一阵昏眩,我以为是近些日子劳累的缘故。从客人们口中我才得知刚刚发生过地震。接下来,没想到我们的主流媒体那么迅速及时地报道这场大地震,使人感同身受。100多个小时中,我从来没有如此关注电视新闻和网络传播的消息,和我身边的人一同噙着泪水,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这些天来,“感动”“震动”“震撼”“惊心动魄”等等词汇都变得非常苍白,表达这复杂的心情已不是文字和文学的功能所能承担。我忽然感到文学的虚弱和文字的单薄,同时更感到无力和无奈。我实在做得太少,因而使我产生了一分自责,但我又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我想去献血,可是年过古稀,采血的医务工作者肯定不会接受;我想去当志愿者,也力不从心。

    1998年南方发生特大洪灾时,我还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到洞庭湖周边的几个县去慰问捐助,但一晃10年过去了,即使我从来“不知老之将至”,在体力上也今非昔比。今天方才感到垂垂老矣,血液的质量都达不到医疗救助的要求,这令我十分悲哀。

    1998年从南方救灾回来,我还写了篇报告文学《挽狂澜》,获得某个文学奖,那毕竟是我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耳闻目睹的动人事迹远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容纳的,随手拈来皆成文字。而今天,我想说些什么,却不知要说什么,一切我知道的事大家都已知道,一切我想说的话别人都已说过,我沉吟了很长时间,只能“无语对苍天”。

    可是,我一定要说,在我老泪盈眶看着电视屏幕时,透过模糊的泪花呈现在我眼底的,常常并不是颓垣断壁和受灾与救灾的人们,所有人和物的图像交织混杂在一起,幻化成一团团光环。我看到的只是精神,是人性升华为神性的光芒。

    今年正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在5月12日之前,我至少接受了10家媒体的采访,现在我很惭愧我那样自以为是地、仅凭一孔之见侃侃而谈。如今我才认识到,再没有什么事件比这次大地震的救援更能说明三十年来中国的巨变。大地震震落了中国在三十年改革开放急行军中的满身征尘,裸露出改革开放赤条条的胴体任人评说,雄辩地证明了种种失误、种种曲折、种种遗憾、种种失落,原来都是不可避免的。并且,通过大地震的考验,增强了全中国人消除一切负面和阴暗面的信心;改革开放经受了大灾大难的洗礼,它的肌体更为光鲜、更加健康,会更豪迈地大步前行。

    在这次救灾行动中,人的个体生命跃上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为了一条幼小的生命或者垂老的生命,如此不惜一切代价争分夺秒地去抢救。现在,时间早超过了所谓“黄金72小时”的一倍,已达150多个小时了,胡锦涛总书记仍不言放弃,仍然号召来自全国四面八方进行救援的军民:“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数十万部队,从将军到士兵,用手指和最高端的现代化机械设备,仍在废墟中搜寻生命的迹象。

    我们曾经被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所感动,很多观众以为只有美国才会发生那样感人的事。可是,在中国,埋在瓦砾堆下的并不是在一线奋勇作战的“大兵”,他或她也许不过是街头的一个贩夫走卒,大半生碌碌无为,对社会少有贡献,即使把此人救活,也要靠救济维持余生。然而,在生与死的临界线前,一个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人,立即与政要显贵、文化精英、科学大家、富豪巨商的生命有了同等价值。世界上所有宗教崇奉的“众生平等”,在中国得到体现。所以,请原谅我的直率,我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似乎不是废墟,而是佛教徒向往的“净土”。

    再换个角度说,大家知道《拯救大兵瑞恩》不过是个故事,是艺术创作。中国这次救灾行动,却把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向更高层次提升,成了高于艺术创作的艺术现实。生活本身达到了文学艺术家想像的艺术境界,从而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体会到我们身在其中的现实是多么美好,每一个活着的中国人都会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人民受到尊重,人的个体生命受到尊重,“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以君子待之则为君子”,每个人立即产生出强烈的自尊,每个人立即要展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因而每个人都成了无私无畏的人。我说“人性升华为神性”绝不过分。“神性”,无非是“忘我”而已。

    

    这次救灾行动,让我听到了从未听过的政治语言。“执政为民”的基础是“以人为本”,于是,政治,这个听起来神秘可畏、高不可探、深不可测的词,一下子变得离人们很近。政治以人为本,政治必然会人性化。在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传递救生的接力棒中,我没听到一句过去耳熟能详的政治口号。“你们幸存活下来了,就要好好活下去”,多么美的诗句啊,比任何说教都深入肺腑。我不是作曲家,如有一点音乐常识,我会将这句诗谱成歌曲。“是人民养你们,你们看着办吧!”温家宝总理对准备升空飞赴重灾区的直升机部队这样说,如禅语直指人心,如醍醐之灌顶,这十几个字远远比长篇大论的政治动员能激励人的斗志。在胡锦涛总书记慰问救援部队时,说到“你们以你们的实际行动,让灾区的人民群众……”由于语速缓慢凝重,我以为接下来会说“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可是,不,接下来说的却是:“看到了希望,增添了信心。”看到什么“希望”呢,生的希望!增添了什么“信心”呢,活下去的信心!这是多么富有人情味的话语!

    在人民群众中,过去,每逢节日或大事,一些部门都会下发事先拟订的口号,下属部门照此抄写,四处张贴,好像连一个惊叹号都不能错。而这次的救灾行动,我估计灾区地方政府的宣传部门肯定没时间搞这套繁文缛节,可是,受灾的群众却自发地从碎砖烂瓦中刨出纸笔,做成极为简陋的标语牌:“感谢胡总书记!感谢党中央!”这才真正是人们的由衷之言,一笔一画都闪闪发光。老百姓知道应该感谢谁,知道应该怎样感谢,不需要上级时时刻刻耳提面命。

    改革开放三十年在此次真正展示出巨大成就,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不但从革命党转变成执政党,而且执政的智慧和能力已然成熟。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能像我们这样快速地调动、组织、分配全社会的各种资源,集中力量大会战。这就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之所在。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更可说是世界上与本国人民最心心相连的政党。地震后的废墟高耸入云,所有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攻击诽谤,碰撞到它都会灰飞烟灭。现实明示,只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是中国人民的唯一选择。

    正因为我们成熟,所以我们才有宽阔的气度及高远的世界眼光。改革开放前我们也曾遭受过特大自然灾害,却对内封锁消息,对外拒绝援助。不信任人民群众的关键在于不相信自己。如今,我们对本国及各国媒体像玻璃一样透明,显现出我们的高度自信与对人民的绝对信任;我们敞开国门接受国际社会的援助,正表明我们是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用“接受”这种行为宣示我们已与国际大家庭融为一体,宣示我们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

    我还要说说我们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处在相对长期的和平环境,没有机会施展拳脚,这次救灾行动,猛然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不止集结的速度及现代化装备令人叹为观止,更展现了当代军人的风采。由天而降至重灾区的空降兵,平时训练一般只从数百米高空投降,而这次要从5000多米高空投到一片未经勘测又浓云密布的高山峡谷。他们不是为消灭另一个生命奋不顾身,而是为了拯救另一个生命奋不顾身,这才是军人的最高境界,同时,也宣告了中国军队和平的本质。人民解放军此次展现的军力、军备和军魂,向全世界有力地明示,中国是不可侮的,是不可战胜的,我们完全有能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5·12”,将永远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它不仅是一场世界性的特大自然灾害,同时中国人面对灾难的一切,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上的里程碑。一切怀疑都在抗震救灾中厘清,一切担忧都在抗震救灾中消散,一切陈腐的观念和作风都在抗震救灾中洗涤。

    改革开放的肌体原来有这么强的承受力,中国普通老百姓原来是如此理性、坚强和具有爱心,我们的公务员包括警务、医务人员原来是如此的恪尽职守,一些平时不作为的官员只要给予压力,原来还是有办事能力的,所以一定要在制度上使广大干部时时刻刻受到来自人民群众监督的压力。在开放中学习,在变化中成长,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这个里程碑标志着整个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态将大大改进,中国人的价值观会有重大调整,中国人对改革开放的信念会更为坚定,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将大大加速。

    最后,我想用一位信奉道教、从不关心社会政治也不发表作品的诗人朋友空林子,给我用短信发来以《三国演义》中杨慎的《临江仙》词牌所填的词,用作本文结尾:

    “如此天灾何忍说,偏偏事迹无穷,谁将弱体护儿童?平居皆竖子,临难竟英雄。莫向荧屏闲拭泪,八方频送春风,军民携手对苍穹,一时阴雨黯,不废大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