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第一时间到达受灾群众救护安置点,他们把第一批受灾群众搀扶安顿下来,他们将第一个临时洗澡处在安置点旁边建立起来……从5月12日地震发生,到26日正式移交安置工作,在最紧张最艰难的时刻,这一群人为受灾群众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爱心,尽管他们自己也都是重灾区的普通一员。这群平凡而可敬的人,这支默默付出的队伍,来自绵阳市文联,是这一基层文联的全体干部职工,组成了这样一支温暖人心的队伍。5月30日,我们深入绵阳采访时,终于见到了这支队伍的主要负责人、仍然为受灾群众四处奔忙的绵阳市文联党组书记陈竖琴、绵阳市文联副主席王毅、绵阳市创研部主任雨田等人。
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群众救护安置点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绵阳市文联办公楼受到严重损毁,我们跟随陈竖琴进入墙体到处严重裂缝的办公楼内,看到不少挂在墙上的书画作品都被震落下来,被文联工作人员整齐地放在墙边,许多墙皮剥裂,碎落的泥灰散落满地,被打扫堆积在一起。办公室内两个一人多高的柜式空调被震倒报废,还没来得及收拾。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却是一幅仍然挂在墙上的书法作品,上面写着遒劲有力的五个大字:“疾风知劲草”。
陈竖琴就在楼上的会议室里向我们讲述了地震发生后那难忘的十几天。在连续不断地余震中,绵阳市文联的工作人员仍然在办公楼内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工作。我们来到绵阳的这天,正是绵阳因为受到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威胁而组织大撤离的日子,我们在沿途看到不少市民已经撤离到安全地点,绵阳市文联也将在下午搬离。在他们脸上,看不到任何慌乱的神情。尽管地震对绵阳市也有很重大的影响,幸运的是,市文联机关的干部职工没有人受伤。地震发生后,文联及时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24小时值班,组织职工积极展开自救,同时紧急联系绵阳所辖各县市区文联(文协)和市直各文艺家协会,了解安全情况。同时发出《关于组织动员全市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在绵阳文艺界发起向灾区募捐的倡议。并积极牵线首都师范大学对口援助北川中学,目前两百万元的资金已落实到位,援助项目三个。绵阳市文联还把属下的绵阳美术馆腾出来,用于堆放山东援助绵阳的药品20余吨。
5月13日,受灾更重的北川就开始有受灾群众陆续转移出来,送到绵阳进行安置救护,各单位急需人员参与救护安置工作。接到绵阳市委、市政府的通知,绵阳市文联机关全体干部职工14人,全部自愿赶到受灾群众救护安置地点——九洲体育馆。陈竖琴说,他们是以最快速度、在第一时间赶到那里的,所以,绵阳市文联安置的是第一批受灾群众。尽管在采访中,她疲劳的面容表现无余,甚至弄不清楚当天的日期,但谈到安置受灾群众的情况,她依然目光炯炯,而且清楚地记得第一天他们安置的人数是272名,其中有65名学生,来自北川中学初一·三班,两名学生还身上带伤。这些情况、数字她都是脱口而出,毫不思索,这让我们更加体会到受灾群众的情况在她心中占有着何等分量。
绵阳市文联坚持24小时值班,认真为受灾民众登记、发放食品、被褥,购置内衣、毛巾、面盆等日用品,及时送伤员到医院救治。由于绵阳市文联干部职工细心周到的安置服务,他们赢得了不少受灾群众的信任,就连没有分配给他们安置的受灾群众,也接二连三地来找他们帮忙。但是,最初几天,赈灾物资还不如现在那样丰足,每个负责安置工作的单位,是按照安置群众的人数领取赈灾物资的,陈竖琴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代表绵阳市文联安置的灾区群众领取物资再进行分配。于是不少本来不属于绵阳市文联安置工作对象的群众也找到她要求解决各种问题。她清楚地记得一位很瘦小的老人,一直向她请求帮助,她本想拒绝,但无意中摸了一下这位老人的衣服,突然发现老人的衣服还是湿漉漉的,此时距离受灾群众到达时间已经过了24个小时,这位老人的体温还没有把湿衣烘干,她立即明白这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十分虚弱,于是她跑到物资分发处,硬着头皮、费尽口舌,额外多要了一件军大衣。但是这样的情况源源不断,陈竖琴说,这个时候,她真正感到了民众的力量和无私,绵阳市民和附近的农民,虽然自己也受了灾,但此时仍然毫不犹豫地纷纷捐出自己的衣服,有的做好了稀饭,送到安置点来。她记得她领着一位受灾妇女到街上去买鞋子,本打算用自己的钱给她买,但这个妇女的脚大,鞋店里的女鞋没有这么大的,正在无可奈何时,卖鞋的女老板抛下一句:“等一等,我老公的鞋应该够大。”等她把鞋子拿来一看,那还是一双崭新的没有穿过的鞋子。正是这样来自各方面的无私帮助,让受灾群众和进行安置工作的人们度过了最艰苦的最初几天时间。
安排受灾群众到自己家里洗澡
受灾群众被安置下来后,很快有一些女孩子出现了例假等特殊情况,而且在绵阳市文联负责的群众中,还有一名孕妇。陈竖琴说,对于这些特殊情况,需要尽快解决的除了衣服、食物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洗澡。至少,要想办法让女性先解决洗澡的问题。
于是,陈竖琴和绵阳市文联的干部职工,开始联系绵阳市的公共澡堂,但地震之后,公共澡堂都不再营业,于是他们再去联系宾馆,希望在宾馆房间内解决洗澡问题,但宾馆也基本上都不再开放。于是,绵阳市文联的干部职工做出决定,让受灾的民众到自己家里洗澡。由于受灾群众安置点和市文联干部职工的住处有相当远的距离,他们只能用汽车往来运送需要洗澡的民众。这样,市文联组织的三辆车,除了运送赈灾物资等工作外,同时承担了洗澡人员的运送工作,每天接送8名以上的民众到文联干部职工家中洗澡。这给车辆运送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但大家依然坚持着。
这件事情被绵阳市一位60多岁的老画家张常德和妻子王凯旋知道了,这对夫妇立即自己出钱,在受灾群众安置点附近建起了一个简易的临时洗澡处。陈竖琴非常高兴地向他们表示感谢,并恳切地要求洗澡处的修建费用由市文联来承担。张常德夫妇一听,只说了一句话:“我们也是文联的人,你这样做就是开除我们。”坚决不同意陈竖琴的要求。于是,在受灾群众安顿下来10天以后,安置点群众的洗澡问题暂时让这个临时洗澡处解决了。
“受灾群众的心灵是脆弱的,需要温暖,温暖靠什么?靠细节,靠体贴。”陈竖琴向我们讲述她的经验。她回忆第一天救护安置受灾群众的情景说,当时绵阳九洲体育馆总共涌来了20000多名受灾群众,这么多人,现场却十分安静,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一开始还令大部分人处于一种难以置信的、近乎停顿的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后,泪水和悲伤才会慢慢显现,随之而来的,还有部分人情绪不稳、激动和暴躁。陈竖琴理解这些受灾群众的心情。她说,一定要在细节上多注意,才能真正让这些受灾群众得到心灵上的安慰和实际有效的帮助。她不让孕妇连续几天吃饼干喝矿泉水,而是想尽办法让她吃上饭菜;她在两名被初步认定仅受轻伤的学生那里看出情况不对,尽全力让她们接受到医生的检查,当时医院正紧张地救治那些一眼就能看出严重伤势的受灾民众,一时顾不上绵阳市文联照顾的两位小女孩。陈竖琴和雨田十分着急,四处求人。结果发现一个是腰椎骨折,一个是双腿骨折,都需要马上手术。在手术的时候,雨田一直去照看,守在手术床边。现在他们救助的女孩张琴已经转往广西,但经常和他们联系。陈竖琴说,整个绵阳市文联全体干部职工,从进入安置工作的第一天开始,昼夜值班,轮流换岗,自己顶不住了,家属顶上来。在那些忙碌劳累的日子里,陈竖琴的丈夫、雨田的儿子等,都参与到安置工作中来了。
在九洲体育馆的近半月时间,绵阳市文联先后接待受灾群众500余人,目前虽然已经将灾民救助安置工作已经整体移交别单位,但目前仍承担着帮扶3户特困重灾户的任务。
我们的本职工作是用文艺的力量为赈灾做贡献
随着时间的延长,受灾群众安置工作进入到有序状态。5月26日,绵阳市文联接到上级指示,将手头的安置工作正式移交给了另外一个单位。陈竖琴说,作为文联,我们的本职工作还是要用文艺的力量为赈灾做贡献。放下安置工作后,她立即带领市文联全体工作人员,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在地震发生后,绵阳文联就组织号召全市文艺工作者深入北川、安县、平武、江油等抗震救灾第一线参与救灾、现场采访,收集创作素材,创作文艺作品。已在国内各大媒体发表抗震救灾文艺作品百余件。陈竖琴告诉我们,绵阳市文联正在组织绵阳市的作家创作长篇报告文学,希望全方位地反映绵阳抗震救灾情况,真实记录这一段令无数人刻骨铭心的历史。同时,绵阳市文联还在努力组织一次赈灾义卖活动,希望能组织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共100幅,走出绵阳,为灾区筹集善款。
在我们到文联采访的时候,虽然下午就要搬迁,王毅副主席不时跑出去安排大家准备好撤离的事情。绵阳市书协主席杨光文却抓紧时间,紧张地在工作时创作赈灾义卖作品。绵阳市美协主席吴映强地震发生时正在安县采风创作,地震后他不仅不往绵阳撤离,而是前往受灾更严重的北川参与救灾。触目惊心的灾情和抗震救灾的动人场面触使他拿起画笔,创作了很多幅画作,准备进行义卖,他正在组织灾区的画家与荷兰的华人书画界进行联系,准备在荷兰也举行一场义卖,吸引世界上更多的援助。同时还要在省外组织多次义卖,“绵阳市美协400多会员纷纷要求交作品参加拍卖,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吴映强说。
雨田、绵阳摄协主席曾明盛几度深入北川等地救灾、采访。雨田出了自己创作,还积极组织《剑南文学·绵阳抗震特刊》。曾明盛也四处联系摄协会员,组织摄影展。
而最近几天,眼看“六一”儿童节将近,陈竖琴又先后几次跑到北川中学受灾学生安置点,找到在那里进行音乐心理治疗辅导的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周志斌,商量组织一次受灾学生的文艺活动,为学生们鼓起生活的勇气,恢复孩子们的笑脸。周志斌带领他的学生来到绵阳北川中学受灾学生安置点长期驻扎开展音乐心理治疗,本身也是与陈竖琴和雨田经过长时间的沟通之后,才制定方案投入实施的。他和他学生们的努力,已经在北川中学受灾学生安置点里开始产生积极的效果。就在我们采访她的当天下午,她和雨田再次驱车赶往北川中学受灾学生安置点,与周志斌商量这件事情。此时,绵阳市文联所在的游仙区已经开始紧张的撤离,但陈竖琴还是把为受灾孩子举行文艺活动的事情放在了首要位置。
采访中,陈竖琴还动情地要我们多多宣传那些志愿者。她说,她叫不上那些志愿者的名字,但是,他们永远都等在现场,只要你去他们那里叫一声:“来,这里需要几个人”,立刻就会有几个人跟着你走,这些人来自天南海北,自备干粮,一无所求。陈竖琴说,在将来他们要进行的文艺创作中,这些人,这样的无私精神,都将是他们努力记录、反映和表现的。
在和陈竖琴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一直被感动着。她本人难道不是一名受灾者吗?但她所有的言语和心思,都在比她更需要帮助的受灾群众和受灾学生那里;她本身不是一名无私提供帮助的服务者吗?但她言辞之中,却只被其他服务者的无私所感动着。采访过程中,陈竖琴多次重复一句话,这句话,相信是她的肺腑之言,也成为我们此次采访最深刻地感受:“人,真的是美好的。”
(中国文联网采访组5月31日凌晨3点50分发自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