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灾情的感受应该沉淀为文化的记忆。灾情的惨烈激发了我们朴素的情怀,我们不能接受生命的死亡,不能接受孩子的离去,大爱的真实感人让我们动容,所以当灾情通过镜头和文字传播到我们面前时,我们流泪、我们悲伤、我们为灾区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是灾情本身的力量,这是悲剧本身的力量,我们都是人,带着人的一切,我们的人性会在悲剧面前自然生发。但是,我们依旧生活在自己的幸福之中,我们不用为以后的生活担心,不用为未来的日子忧愁,当救灾工作进入赈灾和善后时,我们可能收起感动,走回自己的生活。
可是,灾情的作用决不是激发人性的暂时同情,灾情是一次对人性的洗礼。就像志愿者所说,我们的同情应该成为一种长期的爱,我们要把对灾情点点滴滴的感受沉淀到我们的记忆中。这种记忆是灾难赋予我们这代人,以及人类的一种记忆。无论灾情何时结束,无论灾情结束多久,我们的脑海和行为中,总有此次记忆的体现——它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生存与发展的文化。
我们从灾情感受中沉淀的是中华民族超强的生存能力。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旅程不可谓不艰辛,道路不可谓不曲折,甚至充满着令人悲伤使人无力的战争与灾难。但中华民族还是坚强地一路走来,还是坚定地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我们依赖的不是上天的青睐,不是他人的怜悯,我们依靠的是中华民族的超强生存能力——在最艰难的时候也可以顽强地生存、生活下去。尽管,这样的超强生存会伴随着痛苦和泪水,会伴有着牺牲和悲痛,但不容置疑的是中华民族会永远向前走,向上走,决不停歇!
我们从灾情中沉淀的是中华民族自觉的互助友爱。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永远在一起。每次灾情发生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自觉共识。在此次地震灾情中也是这样,我们看到了全国各地爱心的传递,我们也看到了灾区人民的积极互救。我们之所以在悲伤中不悲观,在失望中不绝望,在失去亲人后依然有足够活下去的勇气,就是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成员,总会有爱让我们有力,总会有情让我们前行。也正是这种互助的爱,让救灾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抛弃、不放弃”,让整个中华民族的心随着灾区的心一起跳动。
我们有超强的生存能力,这让我们坚强地活着;我们有自觉的互助守望,这让我们好好地活着。我们不仅要在特殊的艰难中生存,我们还要在互爱中关心中发展。在地震灾情惨烈时,我们关注的是灾情和救灾工作,在地震善后时,我们关心的是幸存者的生活与他们家园的重建。而于我们这些灾区以外的人,我们在以后的任何时候,该留下的记忆应该是:好好活着,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关心别人,无论他们是否陌生。只有坚强一个民族才能生存,只有互爱一个民族才会发展。我们应该从灾情感受中沉淀出坚强与互爱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