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有了,梅兰芳大剧院也有了,但并不能说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小组讨论中,张学津委员的发言引起了文艺界委员们的强烈共鸣。无独有偶,在小组会上,张廷皓委员也指出,一些地方在文化设施建设上,一味地强调剧院要建最好的,音响设备要配置最先进的。这种情况值得引起重视。
建设文化设施,提供文艺活动的场所,是文化发展和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需要,但建设文化设施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事实上,在一些地方,个别管理者错误地认为,一个地方建了先进的大剧院或者大剧场,这个地方的文化服务水平就提高了,毕竟大剧院或者大剧场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建筑在那里摆着,可以把它作为自己政绩的体现。
然而,有了先进乃至奢华的剧院也不一定能起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作用。在一些地方,由于剧院建设投入的资金很大,再加上建成之后维护所需资金不菲,当高额维护成本对管理者形成压力时,他们可能会引进更高水平的演出,而顶级演出团体的演出必然要求提高票价来收回成本,最后的结果是满足了一小部分人的文化需求,而把大多数人拒于艺术殿堂的大门之外。
各地纷纷建起大剧院,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硬件基础,但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仅需要文化设施的完备,还需要优秀剧目、优秀人才等的软件支持。文化设施毕竟只是构建了一个空盒子,更需要的是文艺作品和文艺人才等实质内容的填充。各地的文化管理者应该把如何鼓励艺术家深入生活、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如何给予相应的政策,创造更适宜文艺创作的条件,培养出优秀的文艺人才当做文化工作的首要问题来思考。只有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群众喜欢的文艺家和大剧院或者大剧场结合起来,先进的文化设施才会呈现出应有的文化品位,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笔者以为,切勿使文化设施成为“炫富”抑或炫耀政绩的资本。正如张学津委员所说,建设文化,比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软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