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着奥运会的临近,群众合唱等社区性音乐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这种现象对我们所倡导的人文奥运的主题有什么意义?
徐沛东:群众合唱是当前我国社区文化活动的一个亮点,其意义不仅体现在奥运期间。目前全国各地社区合唱开展得十分蓬勃,我刚从福州回来,看到那里群众自发的合唱活动很盛行,这不仅仅有利于营造人文奥运的良好氛围,也是今后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帮助扶持。从我们中国音协来说,一个是抓群众合唱中专业人才的培训,因为大部分合唱是群众自发组织的,需要专家的辅导,所以我们陆续在全国建立了合唱培训基地,让群众合唱的骨干能够得到专业的培养。另外,在一些展演中让他们更积极地参加,提高他们的水平,如果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总是在低水平徘徊,参与者的积极性就会挫伤。合唱是有瘾的,因为人自身就有对声音的追求,对人与人间心灵交流的追求。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越来越少,城市社区里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人们就很难广泛地交往。合唱能够用音乐的手段促进相互间的交往。所以发展群众合唱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一剂非常好的、行之有效的灵丹妙药。中国音协一直非常关注群众合唱事业的发展,现在全国很多专业性的合唱团体逐渐走下舞台,走进群众中去,专业合唱的群众化将是今后的趋势。国外的情况是很少由国家来养合唱团,大部分的合唱团体,包括一些水平很高的合唱团,都是业余的。成员包括律师、会计等各行各业的人员。
记者:现在中国群众合唱的发展存在哪些不足?
徐沛东:现在很多人把合唱看成老人的事情。随着时间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加入到合唱中,合唱事业前景很广。音协责无旁贷地要去帮助扶持,用一些措施来促进这项事业。群众化的音乐活动工作是音乐文化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不能只看到那些层次较高,位于金字塔尖的音乐艺术,那样一个国家音乐发展的基础就不牢固。“金钟奖”中已经有了合唱的奖项,今年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在专家的建议下,也设立了合唱比赛。可以预见,合唱比赛将成为本届青歌赛的亮点,这种大胆的尝试也会对当前方兴未艾的群众合唱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目前合唱曲目的创作比较滞后,使用的曲目是多年来积累的,现在合唱曲目创作经济效益很差,需要创作者有奉献精神;另外,新的作品付诸实施的艺术平台不太固定,我们也将针对这一问题,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一些创作者来创作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记者:我们如何看待群众合唱的前景?
徐沛东:现在合唱呈现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因为人们会看到合唱在人际交流方面的意义。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自然会产生精神方面的更多需求,这就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在国外,宗教目的在合唱中占了很大比重,很多著名的合唱曲目都来自于教会音乐,他们也是在合唱中实现了心灵的交流。很多地方政府看到了合唱事业的前景,在我们的培训基地建设中给予了资金、场地方面的支持。凭借奥运这个平台,人们会更加重视群众合唱的发展。要注意的是,发展群众合唱不能是运动式的,要建立长效机制,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现在,有很多合唱组织的成员自己出钱买服装租场地。我们呼吁地方政府应更多重视,给与更多投入,这项事业会对当地文化发展的和谐稳定起到良好作用。
记者:谈到音乐与奥运的关系,人们往往会想到奥运主题歌。
徐沛东:奥运歌曲是时代文化的反映,我们可能把其功能看得过于重要,使得创作者压力很大,不太利于奥运歌曲的创作。我自己就从未有过这么大的压力,现在我在创作一首歌曲,想努力去反映当前我们国家民族的精神面貌,这一首歌我写了半年,但结果大家未必满意。有人认为当年亚运会歌曲《亚洲雄风》反映了当时昂扬向上的精神,当时我没有去想要反映什么,这都是自然的流露。奥运会最开始没有主题歌,有了之后却只有几届的比较火爆,很少人能记住雅典或者悉尼奥运会的主题歌,人们更熟悉的是《手拉手》,而这首歌在欧美国家也没有在亚洲这样大的反响。我们在努力创作奥运歌曲,但人们能否满意,只能留给时间去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