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弘扬中华文化。这些重要论述为实施新世纪的文化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在今年的“两会”上,如何加大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力度、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代表委员们热烈谈论的话题。
文化“走出去”意义深远影响巨大
在新的时期,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迎来了新的机遇。代表委员们认为,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意义是十分深远的。李牧代表说,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现阶段的一个必然要求。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只有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外艺术家之间的沟通,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才能推动我国现代化的文化建设。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介绍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对外展示中国良好形象、宣传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对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邱维廉委员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凝聚和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奋发前进的强大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和世界大家庭共创繁荣、共同和平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根基,中华文化应该“走出去”。孙毓敏委员认为,要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应采取主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打好中国文化这张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曹宏威代表说,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要继续提高国际影响力,除了输出产品外,还应输出文化,因为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
打造有明确价值导向和审美形态的国家文化形象
对于文化如何“走出去”,代表委员们认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论是一个文艺团体的出访还是一个文化活动的举办,国家都应该有一个全局的规划和统筹安排。龙瑞委员认为,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国家应有明确的文化战略、实施计划与框架性结构。打造有明确价值导向和审美形态的国家文化形象,做到具体化、形象化、典型化、统筹化。邱维廉委员建议,党和政府要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制定弘扬中华文化的基本思路、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要加强弘扬中华文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力量整合。言恭达委员说,要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与文化安全的高度,宣扬时代主流文化,体现民族精神与国家意识。要提高文化生产力,从中央到地方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发挥优势、实现公平、打造品牌,以推进文化艺术创作的全球化战略和本土化实践。朱乐耕委员说,一个真正的大国是经济和文化的强盛,不仅向世界输出各种物质产品,还必须输出自己的价值观。要增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在考虑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全人类的利益。要向世界推出优秀的中国现代艺术作品,让世界认识到中国不仅有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有有品位、有深度的当代艺术。
向世界展示最优秀的中华文化
代表委员们对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代表委员们认为,走出国门的文化一定要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李牧代表说,在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要把我们中华文化的精华部分展示出去,在介绍我们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的同时,要把展示当代中华文化的精华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点,提高对外文化交流的质量和水平;要创造更好的条件、更多的机会,把能代表国家在某一个艺术门类发展水平的一流艺术家介绍出去,使中国的优秀艺术家能为更多的外国人民所了解和熟悉,提高他们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要在组织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协调和长远规划,形成合力、突出重点、坚持不懈、长期努力,为在世界范围内提高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而树立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应有地位而努力。仲呈祥委员说,我们要把诠释中华优秀文化风貌的作品推出去,这种作品应该体现中华民族在当代的文化自觉,应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具体说,就是要自觉地继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之美,自觉地学习借鉴其他国家适合我们国情的优秀文化成果。吴雁泽委员说,中华文化“走出去”首先要立足中华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的特色,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美。中华文化“走出去”一定要注意文化品质。否则,容易造成国外对中华文化的误解。
借鉴国外优秀文化
一些代表委员们还提出,文化“走出去”要注意交流,要借鉴和学习国外的优秀文化。胡珍委员认为,中华文化“走出去”,首先我们自身对中华文化要有深入了解,这样才会把中华文化的精髓介绍给国外观众。此外,中国的文艺团体要积极参加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评奖和赛事,借以宣扬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走出去”,不应是单一的艺术门类或者团体的对外交流,而应是全方位、全面地推介。刘兰芳委员说,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我们不仅要把优秀的中华文化推介出去,还要把国外的优秀文化吸收进来。在推介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注意文化的民族特点。董良翚委员认为,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有平等的心态。在宣传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要尊敬对方的文化、了解对方的文化,在平等和了解的基础上,文化的交流更容易进行,更容易和国外观众沟通。代表委员们还建议,国家要加大对文化交流活动的支持。宋祖英委员说,对于一些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希望国家在经济上给予更大支持。当前,中华文化对于国外主流社会的影响还不够,文化“走出去”一定要把最好的作品带出去,而这需要更多的资金保障。胡玫代表说,应当实施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文化政策,鼓励制作外向型文艺作品,对弘扬我国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的作品和反映改革开放成果的文艺作品,要加大扶持力度。
人民团体天地广阔
在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新近创作的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中,作为人民团体的中国文联和各个文艺家协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冯远委员说,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政府会越来越多地把文化交流活动交给人民团体和各种专业组织等来进行。随着国家在文化事业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广大文艺家的创作热情不断焕发,社会文化、企业文化、群众文化不断繁荣,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会越来越蓬勃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文联外派的团组基本分为这样几类:一是考察访问,建立合作渠道;二是参与具体项目,比如中法文化年,艺术周或者艺术节等专项活动,各国艺术家聚会在某个具体城市来开展活动;三是各个专业的艺术家所开展的专业性比较强、比较有针对性的活动;还有就是民间的文化人士在有组织的情况下的文化交流。今后,随着对外文化交流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交流会更加频繁,质与量也会不断获得提升。从作用上看,人民团体的对外活动基本上配合了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围绕着“大外交、大外宣”的方针展开;有的专业协会举办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也纳入了国家在对外交流方面的整体布局。今后政府将更多地从整体上进行把关、指导、监管和审批,人民团体将越来越多地走到前台,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人民之间的交流是最受欢迎的。它的特点是活泼生动,能够很快拉近各国人民群众的心,增进友谊。这也会是将来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