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艳玲为漳州市人民表演京剧《翠屏山》选段。于烈 摄
“武功好的演员,并不少见,为什么惟独裴艳玲的表演,上自有关领导,下至普通百姓,以及文艺界专家学者,看后一致说好呢?是因为裴艳玲独具创造性,她总是在演人物,不演行当,她功底深厚,从不卖弄技巧,是用自己的心在演戏,所以,她一出场,就把观众的心占据了,把整个舞台都占满了。”1月14日至18日,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赴福建进行“海峡西岸行”慰问演出,16日晚在漳州市人民剧场看完“送欢乐、下基层”的专场演出后,一位78岁的漳州老戏迷对记者说了上面这番话。他40多年前曾经在泉州看过还是十几岁少女的裴艳玲演出《宝莲灯》,对裴艳玲演的沉香,老先生记忆犹新,他说:“裴艳玲当初拧‘旋子’竟达60多个,一下子把全场震住了。记得当她拧到十几个时,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接着她还不停地拧,而且越拧越高,越走越漂亮。台下观众随着她的表演在数数:30……40……50……60……从没见过演员在台上拧那么多‘旋子’呀!而且落地轻如羽毛,当时就觉得戏剧界出奇才了!”
1月16日晚,裴艳玲以一曲昆曲《林冲夜奔》选段、一曲京剧《翠屏山》选段为整场慰问演出压轴,精妙绝伦的唱做念舞,激情流畅的舞台韵律和风姿,令全场观众为之倾倒。她演的是传统戏,却有强烈的现代意识,不但老观众喜欢,也把青年观众征服了。演出结束后,很多戏迷都围到台口,与裴艳玲合影留念,其间不乏高中生和大学生。当问及为什么这样喜欢裴艳玲的表演时,他们说:“我们并不是戏迷,也分不太清楚京剧和昆曲的区别在哪里,但看裴艳玲老师演戏,感觉特别有精神,特别过瘾!”在得知裴艳玲还是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和二度“梅花奖”的获得者时,同学们露出了钦佩的神情,并表示以后会“多看戏,因为太有魅力了”。
裴艳玲与大家合完影后,平日沉默寡言的她竟然手舞足蹈,像天真活泼的孩子般露出了笑容。她愉快地回忆起自己46年前福建之行演《宝莲灯》时的情景,“我觉得跟福建有缘分,‘沉香’唱的是‘随师学艺在仙山,不记寒暑不记年。练就动地惊天艺,敢将乾坤掌上翻’,我那时年龄小、底子实,感觉身体特别轻巧,一连拧了60多个‘旋子’也不觉得累,福州、泉州、漳州一路走下来,对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有挺深的感情。这次再来,我年龄大了,但是演出面对的都是这么好的观众,故地重游看到的依然是那山那水,心一下子就年轻了,像回到了从前。”
此次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海峡西岸行”慰问演出,从长乐、漳州一直演到台资企业的厂房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土楼。无论是在豪华的剧场还是厂房之间临时搭起的土台子,裴艳玲对待演出从来是一丝不苟,而且从没有过任何失误,这种功夫岂是一朝一夕练就的?日常生活中的裴艳玲,十分敬业,惜时如金;对工人和农民朋友,她天真率直;而她的内心世界,又是那样深厚、开阔。2005年6月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成立以来,足迹已遍及全国16个省区(包括澳门、台湾),演出50多场,演出对象包括普通工人、农民、市民、部队官兵、学生、老红军、劳模、孤残儿童等。无论在哪儿演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观众,裴艳玲总是积极响应,她对这个团也充满了感情,她说:“我们不能忘本!经常下基层演出,与民同欢,与民同乐,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陶冶。我很喜欢这个团,虽然每个团员都是各个剧种的顶尖人物,但大家在一起互相学习,相互交流,气氛融洽,很团结。”
真情总有回报,精彩自在人心,住在穷乡僻壤的农民父老,工作在深山野岭的工人弟兄,总能在裴艳玲这里看到国家级的演出水准,同时她也赢得了千千万万普通观众的心。裴艳玲说:“有这么好的观众,是我一生的幸运,对我来说,只有舞台才是真的,只有观众才是真的……所以,舞台不可欺,观众不可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