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婵婵:走进生活让“花儿”更红
http://www.cflac.org.cn    2008-02-15   作者:彭 宽   来源:中国文联网

    参加工作刚刚一年,她已经先后三次参加中国文联、中国舞协组织的文艺队伍到基层表演,近到京郊的小山村,远到宁夏盐池革命老区,都有这位舞蹈新秀的婀娜身影。中央民族歌舞团的青年演员苟婵婵就是这样和我们慢慢熟悉起来。到基层表演,她从来都是拿出自己最优秀的舞蹈作品,她凭借民族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久前获得了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的表演金奖,是整个比赛中独舞演员里得分最高的一个,这支舞蹈也是她最钟爱、每次深入基层必演的作品。热情奔放的舞蹈,加上苟婵婵的全心演绎,所到之处,总能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我觉得民族民间舞特别适合下基层演出。”苟婵婵谈到下基层的感受时认真地说,“各舞种都有自身独到的艺术特色,都有观众喜欢。但相比之下,芭蕾严肃高贵,容易给观众一种距离感;古典舞含蓄典雅,讲究在动作的极精微处见功夫,在田间地头上有时候不太容易表现;民族民间舞则不一样,它本身就来自民间,老百姓对它有先天的亲切感,只要演员把其中蕴藏的情感释放出来,很快就能感染观众,在观众中引起共鸣。”

    经过多年民族民间舞的熏陶,苟婵婵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活力,无论是下基层的演出现场还是旅途中间,她总是最活跃的人物之一。随时随地,她都会把所见所闻化为舞蹈的举手投足,活泼新鲜而充满激情。苟婵婵说,在她学习舞蹈的生涯中,有两位老师对她影响至为深刻,一位是教会她怎么认识民族民间舞的靳苗苗老师,另一位是告诉她怎样做一个好舞蹈演员的田露老师。从这两位老师那里,她逐渐认识到,仅仅把动作做到一丝不苟、把技巧难度提高,对民族民间舞的表现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充沛的热情才是民族民间舞的根本,笑容不仅是在脸上,更应该是在心里,而好的演员要能够找到舞蹈中的情感爆发点,把感情通过这些点释放出去,舞蹈才能通灵透彻。在每次的下基层演出中,她都严格遵循着这种高标准的要求,从来不因舞台条件简陋而敷衍,不因观众人数少而松懈。因为她认识到,中国文联、中国舞协组织的下基层演出中,有那么多的著名艺术家,有那么多精品艺术节目,这是对基层群众的一种慰问,同时也是对艺术的一种传播,而传播艺术和普通表演并不一样。“非专业的观众或许无法从技术上感知感蹈的好与坏,但只要有情在,用心跳,他们就能感觉到。我只希望通过自己的每次表演,能让观众认识到舞蹈演员不只是站在歌手后面的那一群人,舞蹈是能感染并净化心灵的艺术。这样我就觉得自己完成了传播艺术的一份使命。”

    苟婵婵表演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创作至今,已经反复打磨了两年多时间,但她自己仍不满意,觉得还没有充分发掘出这支民族舞蹈的情感,她愿意带着这支舞蹈更多地在舞台上历练,在下基层的演出中体悟和打磨。“以前我经常因为找不到舞蹈的情感而沮丧,但总有人会鼓励我,老师也好,观众也好,在他们的鼓励下我才不断进步,坚持到今天,慢慢找到了表现情感的着力点。我的老师告诉我或许到30岁的时候,随着我日益成熟,那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也会更有味道,我也期待着那一天。”有一位观众看完演出后曾专门跑到后台找她谈感受,令她非常感动。而在京郊山村里,当村民们被她的舞蹈迷住,问她什么样的条件能够学舞蹈时,她干脆地回答:“只要有热情,就能跳。”

    在下基层演出中,苟婵婵有机会和许多著名艺术家在一起,除了抓住时机专门请教沟通,平时这些前辈艺术家的一言一行,也使她受益良多。“许多前辈艺术家的敬业精神让我钦佩和感动,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对基层观众的真诚,都值得我反复体味和学习。下基层演出和商演不一样,这不是工作,不是交易,这就是纯粹的舞蹈,纯朴的观众,纯洁的环境,毫无功利,在这里恢复了艺术的单纯,因此在演出中我自己的心灵也被净化。”苟婵婵如此形容自己的感受。她说,走进基层会让她的作品“花儿”更红。而她本人也正像一朵花儿,永远带着饱满的热情在观众面前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