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四谈“送欢乐,下基层”
http://www.cflac.org.cn    2008-01-02   作者:   来源:中国文联网

    在元旦春节两节前后,中国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积极组织和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给基层群众带去党和政府的关心,为基层百姓献上精彩的文艺节目,受到了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广大群众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说明了对文艺下基层和文艺家下基层的迫切需求,说明人民需要艺术,“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契合了基层群众的精神和文化需求。

    艺术源于生活,最初的文学艺术活动,本是一种生产行为的重演,或者说是劳动过程的回忆。人民需要艺术。作为人民团体的中国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理应把文艺精品送到基层,送给广大的人民群众,“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在某种角度上也可以理解为艺术本原的回归。

    在新时期,随着物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也在不断增长,且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例如在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区,人们最希望听到的就是一首鼓劲的号子,帮助他们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社会困难群体最需要的就是一声温热的问候,让他们继续感受到生活乐趣和生机;边远山区的人们急切需要一扇通往外面世界之门,编织他们关于美好生活的梦想;城里人需要一个平静的港湾,可以让躁动不安的心灵得到休息。这一切,文艺都可以给人们以满足。

    当前的现状是人民群众需要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需要文艺下基层。有不少观众反映一些文艺作品有贵族化、时尚化的倾向,反映一些投资巨大的影视作品得不到一般群众的喜爱。他们真心希望看到的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艺术作品。因此,他们欢迎艺术家下基层,多体验不同人物的生活,创作出代表他们心声的作品。“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基层群众送上了精彩的文艺演出,还让艺术家深入了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了营养,为以后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基层文化生活现状的改善也需要“送欢乐,下基层”。我国文化生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的文化生活质量很低。在一些地方,赌博之风盛行,低俗文化泛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基层文化生活的匮乏。因此,不仅要从政策上对基层文化生活加以帮扶,还要从形式上对文化生活给予创新和改进,开展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到基层送文化、种文化,把文化送到群众炕头上,用健康、向上、有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市场。中国文联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正迎合了基层群众对健康精神文化的强烈渴望。

    “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也实现了基层群众和艺术工作者交流的愿望。艺术家与观众面对面的时候,观众看到现场演出的时候,正是文艺最能发挥自身独特功能的时候。有人说,现在媒体这么发达,艺术家们不下基层,观众们也可以看到他们的演出。但是,通过媒介和直接观赏到演出,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现场演出是一种人际交流,艺术家与观众之间感情上的互动能给双方都留下难忘的印象,艺术的感染力也因为现场的缘故而放大。艺术家们来到基层能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也让艺术作品更具生机与活力。

    百花回报沃土,艺术奉献人民。“送欢乐,下基层”系列活动把最好的艺术送给了最需要它们的群众,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力,对鼓舞人民群众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作者为中国文联网评论员)

中国文联2008年“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
活动的主题和性质
  以百花回报沃土、艺术服务人民,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举办的文艺界社会公益慰问活动。
活动总冠名
  中国文联2008年“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
活动目的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八次文代会精神,在2006年、2007年“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扎实持久开展此项活动,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转达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努力营造文明、健康、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满足基层群众丰富“两节”期间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愿望,努力将“送欢乐、下基层”这一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惠民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发展成果,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服务对象
  利用广大群众阖家团圆、欢庆节日的有利契机,深入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进入到农村、社区、厂矿、军营等地,为群众送戏、送艺术、送文化、送欢乐。
活动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基层群众中间,营造和美、和乐、和谐的佳节氛围,增强文联的亲和力,扩大文联的社会影响。
  2.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主动向党委宣传部门汇报,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始终坚持公益活动性质,努力取得最大社会效益。
  3.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活动力求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既组织一定的综合性慰问活动,更多的组织乌兰牧骑式小分队。要选派一流的艺术家、编导创作一流的节目,把开展专业特点鲜明的文艺活动与综合几个艺术门类的文艺活动结合起来,力求形式新颖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
  4.坚持统筹规划、便捷灵活、扎实推进。活动注意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组织、统一宣传。坚持不给基层增加负担,不做表面文章。
活动方式
  1.总体活动由中国文联负责统筹协调,均以“送欢乐、下基层”为总冠名,各团体会员具体承办,有关文艺社团、院团协办。
  2.活动坚持行之有效,灵活多样的原则,突出轻型、流动、快捷的特点。
  3.选派优秀的艺术家、编导创作一流的节目,把开展专业特点鲜明的文艺活动与综合几个艺术门类的文艺活动结合起来,力求形式新颖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
  4.中国文联组织的重点活动由中国文联党组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带队,各文艺家协会组织的活动由文联党组领导同志和相关协会主要领导同志带队,各地方文联、产业文联组织的活动由地方文联、产业文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
版权所有 2001-2002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webmaster@cflac.org.cn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