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庚胜:加强民族文化保护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http://www.cflac.org.cn   2007-11-09   作者:白庚胜   来源:中国文联网
 

加强民族文化保护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主席团委员 白庚胜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之一,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在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进程中抓紧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包括各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之所以要对各民族文化进行挖掘与保护,是因为我国境内55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同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都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与文化现实作出过、或正在作不同程度的影响与贡献。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去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之间、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和谐,最终将建设“共有精神家园”落到实处,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兴起。

    挖掘与保护各民族文化的意义在于使我国各少数民族在实现政治、经济完全平等的基础上深化文化完全平等,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进步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充分实现,确保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在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在社会急剧转型、在都市化不断加速推进的条件下,保障各民族人民的文化权益、尤其是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权、发展权,巩固和平、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真正做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共建共享。缺少了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整个国家的文化安全、文化现实将难以维护;缺少了各民族文化的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和谐将难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将难以兴起、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失去民族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将落于空话。

    之所以要挖掘保护各民族文化,还出于各民族文化所具有的政治、社会、教育、学术、文化、经济等多重价值。就政治价值而言,各民族文化中积淀有丰富的政治经验、政治理想、政治道德、政治制度等政治传统,它们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当代政治文明有“资治通鉴”的作用;在社会价值层面,各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社会组织力、动员力、和谐力,对促进当代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教育价值,它体现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无论道德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还是传统教育、审美教育都离不开它们;至于其学术价值,主要表现为它们是各民族的根本标志及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真实资料,不仅有关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离不开它,而且它对认识全人类的社会发展、精神演进大有裨益;在文化意义上,其价值表现为保全其文化系统及其基础,为其在当今乃至未来的发展提供根基与可能。没有各民族的文化便没有各民族的一切。归根到底,民族的根体属性便是文化;说它具有经济价值,是指各民族文化不仅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繁荣,间接产生经济效益,它还可以培养出独立的文化产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寓教于消费。

    正确对待这些文化的原则只能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在目前,对各民族文化的保护必须采取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两种形式,采取国际保护、国家保护、生产保护、生活保护、教育保护、法律保护、学术保护、产业保护并举的手段,作有效的保护、传承、转型、创新、开发,使其与时俱进,更新自己,发展自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作出独特的贡献。

    这里,静态保护指将各民族有形的或无形的、口头的或文字的文化用实物文本收藏、声像影像记录等方式保存于博物院、图书馆、展览馆、数据库、信息库、资料库等之中,使之以固定的形态得到记忆;动态保护指改善各民族文化的生存环境,令其继续保持基本精神与基本形态,并在各民族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在其过程中不断经受生活、实践、人民的选择,以不断扬弃自己;所谓的国际保护,指引进国际标准、理论、经验、技术、人才,根据自己的文化实际进行有效保护,实现文化保护的国际化;国家保护,说的是国家制定政策、建立体系、建设设施、培养人才、进行拨款、实施工程、采取措施,具体保护各民族的文化尤其是弱势的、濒危的文化,使之生态良好、健康发展;之所以要作生产、生活保护,是因为各民族文化不过是各民族物质与精神生产、生活形式本身及其成果组织制度而已。只有各具特色的各民族生产、生活之树常青,才能保证各民族文化之花灿烂辉煌、硕果丰硕;教育保护所要实现的是使各民族文化传承从自然变为自觉,以赓续文脉、传承文魂,保证文化链条永不断裂脱环;法律保护可以使各民族文化生存发展及其保护传承规范有序,有法可依,而不是随心所欲,无法无天;学术保护,可以使各民族文化保护避免短期性、功利性、情绪性,而是在长远、根本、理性的前提下科学进行;产业保护也是各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手段,一部分民族文化自古就具有产业的属性,依托产业而产生、传承,至今仍有生命力,大量的民族文化完全可以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高科技手段作现当代文化产业开发,使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扩散其辐射力。

    挖掘保护各民族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应有之义,也是科学发展观对各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必然要求,更是党的民族政策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就一定能做好这项惠及55个少数民族乃至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作出少数民族文化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