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求发展 繁荣中见和谐——2006年舞台艺术创作巡礼
http://www.cflac.org.cn  2007-01-28  作者:周 玮  来源:新华网
 

截至目前,话剧《立秋》在全国7个省20多个城市(包括台北市)演出200余场,很多人由此对晋商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眉户戏《迟开的玫瑰》从平民生活中提取民族灵魂的闪光元素呈现舞台,令观众感动与震撼;舞剧《风中少林》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与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签订了演出合同意向……创新中求发展,繁荣中见和谐,2006年我国舞台艺术创作硕果累累。

潜心关注现实 深刻挖掘内涵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介绍,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4年多来,先后投入近两亿元,初步确立了几乎涵盖舞台表演艺术各门类的40台精品剧目,这些剧目代表着当代中国舞台艺术形象和水准。

更加潜心关注现实、深刻挖掘内涵,2006年度精品剧目在更多观众心中找到了共鸣。

眉户戏《迟开的玫瑰》讲述了发生在西部某大城市深巷小院一个平常人家中的平凡故事,主人公16年无私奉献的生命历程折射出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作品着力表现的奉献者内心的真实幸福感让人心生温暖。

看话剧《我在天堂等你》,不少观众都有这样的感觉:整个演出过程都沉浸在隐隐的激情奔涌里,内心不时被唤起深层的感动。正如评论所说,它让人澎湃于心的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刻领悟、对信念与追求的深邃思索。

以反思精神重现传统、审视历史

2006年中国话剧舞台,可圈点处颇多,而《立秋》更被一些专家学者赞为“具有新世纪中国话剧里程碑式的意义”。

由山西省话剧院创作演出的《立秋》,讲述的是曾经辉煌一时的丰德票号,在民国初年时局动荡、国运衰微的形势下,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并最终因为悲剧性的时代而毁灭的故事。一个创造经济奇迹的晋商集体在失败关头诚信第一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让人们唏嘘不已又不觉陷入沉思。同样是描写山西商人,舞剧《一把酸枣》则以发生在明清时代的一段爱情故事,表现了他们诚信为本、顽强拼搏、忠于爱情的精神品质。

以反思精神审视历史,在重现传统的同时加入现代阐释,艺术作品于是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性,观众由此也给予了桂剧《大儒还乡》慷慨而发自内心的掌声。他们不仅是为演员的精彩表演叫好,更为戏里清代大儒陈宏谋的悲壮人生而鼓掌,为一个在人生长河中追求至善至美、在人性的不断完善之路上顽强跋涉的灵魂而鼓掌。

跨界借鉴交融 令人耳目一新

2006年中国舞台带给我们的一连串惊喜,凝聚着编演人员对创新的执著。

创新,不仅体现在剧本的选材、立意上,体现在表演、音乐、舞美等二度创作中,不同艺术品种间跨界借鉴、交融营造出的舞台效果,更是令观众耳目一新。

舞剧《风中少林》的编剧者称其为“一个少林武僧的传奇故事”。全剧巧妙地将中国武术与舞蹈相融合,少林武僧的精湛功夫、舞台剧中难得一见的恢宏战事场面与柔美的舞蹈、如歌如泣的爱情故事呼应,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给人以强烈的视听震撼和全新的艺术享受。

让人们惊叹不已的还有杂技剧《天鹅湖》,各种惊绝高超的杂技紧紧围绕着剧情展开,特技、魔术、杂技、杂耍等多种表演形式将杂技与舞蹈有机结合起来;舞剧《红河谷》运用电影、芭蕾、多媒体等多种表现手法,演绎藏汉人民团结一心抵御外敌入侵、誓死捍卫国土家园的英雄气概和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精神……

原生态歌舞彰显地方文化独特风采

从蜚声海内外的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到2006年央视青年歌手大赛,再到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原生态以真而美的艺术气质赢得了人们的由衷喜爱。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说,近年来,一些地方将原生态歌舞与旅游相结合创排主题晚会,在这类作品中不断有艺术水准较高者脱颖而出。目前,在云南昆明、丽江等地就有《云南映象》《丽水金沙》《蝴蝶之梦》《香格里拉》等多部原生态歌舞。据了解,云南省以原生态艺术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地除烟草和旅游之外的第三大产业,200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5.29%。

展现湖北地域风情的《家住长江边》《楚水巴山》融原生态、民俗性、历史性、艺术性于一体,在2006年10月举行的全国歌舞杂技主题晚会展演中夺得歌舞类一等奖,并将在“八艺节”上一展风采。

“在这类主题歌舞节目的创作过程中,各地对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于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