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蓝的天空飘逸着一朵朵云彩。一朵朵云彩衬托着蔚蓝的天空。天空下是川流不息的人群,人群簇拥着青山,拥抱着绿水。欢腾雀跃的流水带着欢歌和笑语流向遥遥的远方。
闽西,一块多情而神奇的土地。客家人在这里披荆斩棘,开基繁衍。宽容博大,勤劳淳朴,热情好客,乐于奉献的民风在这里汇集,在这里传承,在这里张扬。
这里的人民在革命最困难的时候,用真诚接纳革命信仰,用鲜血和生命捍卫革命星火。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石头都浸染着红军的鲜血,每一滴鲜血洒过的地方是一个个英雄的身躯,是一个个倔强不屈的灵魂。这里的每一簇鲜花,每一株草,每一滴水,每一丝风都在诉说着那峥嵘的岁月。站在这里,打土豪分田地、父送子妹送郎参加红军的热闹场面,一幕幕出现在我的眼前。
古田,闽西大地的一颗明珠。她充满着神奇,充满着魅力,充满着诱惑力。少时,她便是我心中的圣地。虽然时光流逝,光华不再,但少时的梦依然,古田的梦依然。古田的秀丽在梦中,古田的庄严在梦中,古田的神秘在梦中。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民协与红军长征经过的有关省份民协联合举办的“重走长征路——红军长征地民间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联合采风”活动中,本人有幸作为考察团的成员来到闽西。一步步,离我心中的圣地越来越近,今年9月6日下午,我终于走进了古田温暖的怀抱。
和煦的阳光照在山冈上,照在树林里,照在田野间,照在人们的脸上,庄严肃穆,宁静祥和的古田会议旧址就坐落在梅花山南麓。山坡上高耸的“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的字样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格外引人注目。古田会议旧址廖氏祠堂已有200多年历史,坐北朝南,背依风水林,前临百顷平畴,开阔的视野使人心旷神怡。从祠堂厢房进入中堂,上下两个大厅夹着一道天井。1929年12月28日,毛泽东、朱德、陈毅以及一大批红四军将士们全然不顾从天井上方那一块方形的天空飘进的雪花和袭人的寒意,总结着红四军所走过的路,探讨着红四军的未来,雪花为他们鼓劲,长风为他们欢歌。这凛冽寒风中召开的会议,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从此军队有了崇高的灵魂、健康的躯体、更强大的凝聚力,崭新的人民军队从这里走出来。
一批批接受过古田会议洗礼的中华儿女们以党的原则校准了枪杆上的准星,前赴后继,驰骋疆场,血染了闽西的土地,染红了五星红旗。他们以鲜血和生命浇铸出的古田会议精神,奠定了人民军队的最高原则,照亮了共和国的道路。
我静静地躺在古田的怀抱,去感受她的美丽,她的英姿,感受她清新而又充满活力的韵味。夕阳下的稻田泛着金光,随风起伏,仿佛在向人们诉说那动人的往事。那一块块干干净净的瓦片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那古老中透出灵性的树木使人看到了红军的精神。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历史,这里的文化,这里的天空,无不使人肃然起敬。微风中,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金戈铁马,梭枪大刀撼动了闽西这块多情的土地。小河静静地流淌,夜月洒向大地,仿佛在倾诉那夫妻生离死别、刻骨铭心的场面。他说:“少则三五月,顶多三五年,我们一定会打回来。”她抹抹眼泪说:“你放心地去吧,家里有我呢。”这就是脊梁,大地的脊梁,人民的脊梁,祖国的脊梁。远方悠长的小径,拥挤着踏上征程的红军战士,许许多多的优秀儿女在向故乡投下深情一瞥后,再没有回到她的怀抱,他们长眠在征程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红军精神。
站在旷野间,慢慢地咀嚼,仿佛清新的空气中带着一丝甜味。那山,那树,那水,那屋舍,那平畴,一切是那样恬静和谐,一切是那样美妙绝伦,难怪这里的人总是充满着自信。从那坚定的目光里,我看到了红军精神、红军故事激励着老区人民为了家乡的富裕,为了国家的富强,默默奋斗。看,一座座楼房,一条条马路,一辆辆小车不正是人们奔向新生活的写照吗?
一切令人感慨,令人临风怀想。我心中的古田不再是梦,她清晰可见,秀丽而宁静,庄严而祥和。我梦中的古田依然是那样的神圣。(作者为中国民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