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创新,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著名诗人、散文家雷抒雁在作代会期间对本报记者谈了他对文学创新的认识。
雷抒雁说,创新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文学既不能重复过去,也不能重复自己,更不能重复别人。既然称之为创作,“创”的意思就是创新,就是要不同于以往。山还是那样的山,水还是那样的水,但不同的人对山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此文学创作必须有独特的东西,创新是写作的基本。
雷抒雁认为,现在很多作品都是停留在对新生活表面的认识上,没有找出本质性的东西。很多时候看外国怎么走自己就怎么走,看市场怎么走自己就怎么走。他说,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仅仅是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城市都是日新月异,人的精神面貌也处在不断变化中。对过去的生活,我们讲了很多,但是还缺少捕捉和反映新生活、抓住深刻变化、反映人民精神世界的优秀作品。文学创作不是纪实,并不是哪里建了高楼、修了什么路、上了什么项目,我们就去记录下来。虽然这些也是需要的,但文学创作不仅仅是对一个时代发生事件的记录,更重要的是要记录这个时代人的心灵与精神发生的变化,需要用新的目光去看这些变化,引起读者深刻的思索。雷抒雁说,现在时代变化的速度对世界的冲击力和震撼力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文学创作在这方面显得滞后了。有时候文学创作看起来很繁荣、很丰富,但是真正地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还是不多,所以创新就是要不断发现生活中发生的新变化,引起新的思考,把握住时代的脉动。
谈到诗歌,雷抒雁认为,现在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读者不是很满意。诗歌被边缘化,他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诗人自身缺乏能够打动、吸引、感染和震撼读者的伟大作品。写一些小情绪,甚至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昏天黑地,拿诗歌来开玩笑,真正好的诗歌作品却出不来。另外一些诗人则急于改变这些问题,去把握一些重大的题材,提出一些重大的主题。但很多是概念化作品,缺少感染力与艺术水准。这些作品对那些格调与品位比较低的诗歌起不到一种抵制与更替作用。写重大的题材与事件,政治热情是可贵的,但是诗歌需要很认真地思考与提炼,并不是篇幅长、文字多就好。有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角度?能否把一些真正的精神内容体现出来?将历史事实变成分行的、或押韵或不押韵、或长或短的句子就是诗吗?比如我们用诗歌歌颂党,但必须能写出诗意。如果诗歌不能感染人,那就不如去看党史。
与其它文学样式如小说相比,诗歌的创新似乎更加艰难。雷抒雁说,我国从先秦时代开始就一直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诗歌传统,因此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要想有所超越都对诗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雷抒雁认为,诗歌也是中国古人生命的一种方式,无论是交友、活动、生活记录,还是表现对社会的批判、对英雄的颂扬、读史言志谈情等等,无所不包。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写新诗的人对旧的诗歌传统缺乏了解,不善于从旧诗中吸取营养来丰富我们的创作。旧诗提供了几千年来大量的诗歌活动,产生了无数优秀的诗人,虽然在形式上和新诗的差异比较大,但那种诗意的感受、进入诗歌的角度,对新诗都有无限的经验可借鉴。现在我们很多诗歌理论是引用外国的,对诗歌本身缺乏精神内涵的把握。其实中国古典诗歌包括诗歌理论都非常丰富,我们把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宝库尘封了起来,自己在瞎摸索。这些造成了现在很多诗歌的内涵太少,过于浅薄,不耐读。
雷抒雁这段时间正在阅读、研究和翻译《诗经》。他觉得很多东西都需要从头开始扎实地去做。他说,我们几千年来并没有把《诗经》研究好。虽然这些工作看起来好像是在钻故纸堆,但这是关于创新的问题,是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的过程。文学是博大精深的,我们对古典文学、外国文学、当代文学的创作都要有新体验。
诗歌是文学的中心,文学又是其它一切艺术的灵魂。雷抒雁说真正的文学创作应该包含着深度的思考,是寂寞的事业,是作家内心在和生活交谈、和生活搏斗,是一个向生活深处钻探的过程。真正的作家仅仅贴近生活还不够,还要去体验生活,将感情融入到生活之中,对生活有一种切肤之感。雷抒雁说,作家和记者不同,记者的任务就像去采茶,只需要择取最新鲜的两片叶子就可以了;但作家则是去移植一棵树,要把它的枝、叶、根都弄清楚,让一个完整的生命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复活。作家记录的是内心和时代发生的碰撞,是生活中真实的真挚的情感的发现,是对广大人民的关爱,对人民疾苦的关注。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是被人民认可的作品。雷抒雁最后表示,我们的文学创作不能太过功利,眼前发生了什么就跟着喊两声。真正的艺术作品不是像噪音那样很快被风吹走,而是要把声音传得更久远些,要穿透历史让我们的后人也听到这些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