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的医疗保障为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
http://www.cflac.org.cn   2006-09-28  作者:邢 广  来源:人民网
 

    万里征途中的红军官兵战斗不断,又要以血肉之躯迎战恶劣自然环境的挑战,伤病情况难免时常出现。党中央和红军各部队相当重视医疗工作。1934年10月初,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红军总卫生部抽调医疗骨干紧急组建红星医院,随中央纵队一起行军。另外,红军各军团也建有随军行动的野战医院。

    红星医院由3个所组成,其中1所负责收治中央的干部,长征出发时董必武、邓颖超、贺子珍等人因病即在1所休养;2所主要收治团以上干部;3所则收治了很多临时送来的伤病员。行军开始后,医护人员和民工们用担架抬着休养员们艰难前行,几十副担架使得整个队伍拉得很长,加上还有二三十匹马、几十个药箱子,所以行动非常缓慢艰难。每到一处宿营地后,看护人员马上把自己的包袱和干粮袋往地上一扔,飞快地跑出去找门板、柴草等物品为伤病员们“铺床”,医生们则抓紧时间开展治疗工作。娄山关战役后,医院就曾为很多重伤员做过外科手术,治疗骨折或枪伤,据当时的军医李治(解放后曾任军事学院卫生部部长)回忆:“效果良佳,没有一个发生意外的危险。”

    后来,由于担架不够、民工紧缺等原因,同时也为了减轻行军压力,中革军委决定将短期内难以治好的一些重伤病员妥善安置,给他们发放几块银元作为生活费,就地安置到一些可靠的群众家中养伤养病或交给途经地区的游击队负责照顾。80年代中期全国调查统计有15万失散红军,相当一部分就是长征途中的伤病安置人员。

    红军的药品主要靠缴获或购买解决。但随着部队不断向前开进,特别是进入川康少数民族地区后,医疗用品的补给越来越难。即便如此,红军医护人员还是靠采集草药等办法,千方百计地搞好医疗救治工作。他们利用战斗间隙为伤病员医伤治病,对个别重伤员还要争取进行手术。在行军途中做手术困难重重。一次,红一军团有位连长腿部受伤感染化脓,疼痛难忍,苦不堪言。由于当时缺医少药,卫生所进行消毒治疗,但无济于事。眼看着伤员的腿伤一天比一天严重,伤部的皮肤和肌肉逐渐发乌变黑,医护人员最后决定冒险为他实施手术。没有手术台,他们就支起门板代替;没有绷带,就撕开自己的被子;没有麻药,就拿一块毛巾塞进伤员的嘴里,让他使劲咬着。手术开始后,医生用一把消过毒的剃头刀,切开伤口放脓血,用棉球蘸干,然后轻轻地、一点一点清刮腐烂肌肉,直到露出鲜红的好肉来。等手术结束时,伤员口中的毛巾已被咬烂,但手术进行得很成功,不几天伤口就长出了新肉芽。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医护人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把许多危重伤病员抢救过来,为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留下了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