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逢生——从强渡大渡河到飞夺泸定桥
http://www.cflac.org.cn   2006-09-20  作者:  来源:人民网
 

    把玩心爱的单管军号,是张生荣老人每天最大的快乐。71年前,就是这位当年16岁的“红小鬼”,为强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1935年5月25日9时至29日17时,短短的4天又8小时的时间里,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毛泽东说:“我们不做石达开第二”

    5月12日,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第3天,蒋介石飞抵昆明,策划新的围追堵截,企图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

    “蒋介石深知,只要过了大渡河,就再没有大江大河的天然屏障能够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了。”四川省文史办专家邓寿明说,正因如此,蒋介石精心制订了把红军封锁在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予以“根本歼灭”的作战计划。

    穿行于川西群山之中的大渡河,水深流急,自古就是令兵家谈之色变的险地。1863年,就在大渡河畔的安顺场,7000太平军坐失过河良机,全军覆没在清军刀下。临死前,翼王石达开哀叹:“大江横我前,临流曷能渡。”

    72年后,一张大网正向着红军扑来。此时,中央红军仅剩2万人。

    “蒋介石部署大渡河会战的总兵力有20万人左右,是红军的10倍。”邓寿明说,空投的传单上用特大号铅字印着:“大渡河是红军的覆灭之地”。

    对于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悲惨一幕,毛泽东与蒋介石同样清楚。也是在5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四川会理召开了著名的铁厂会议,就如何突破大渡河防线做了周密部署。毛泽东说:“我们不做石达开第二!”

    5月16日,红军几乎是沿着石达开当年的行军路线向着安顺场急进。

    24日夜,先头部队红1团在团长杨得志率领下,赶到安顺场,击溃川军,并在渡口缴获1只木船,后又找到2只木船。

    红军,抢在蒋介石收缩口袋阵之前到达了大渡河。

    弹雨中,十七勇士靠一条小船强渡大渡河

    今天的安顺场,河水湍急依旧,“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的匾额高悬。

    “外公那年22岁,身强力壮,就是他和另外7名船工撑船送十七勇士过的河。”在“红军渡”纪念碑前,当年的船工帅士高的外孙汪继红说。

    现年89岁的李水清当时是红1军团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他回忆:“渡河的十七勇士都是从红1团1营2连抽调出来的,由连长熊尚林率领,每人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五六颗手榴弹。”

    红1团团长杨得志生前回忆,第1船由连长熊尚林带队,共9人,第2船由营长孙继先率另外8名勇士。若把孙继先也算进去,称十八勇士也没有错。

    5月25日上午9时,战斗正式打响。

    张生荣记得那天天气晴朗,500米外对岸悬崖上的工事看得清清楚楚。

    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轻、重机枪一齐向对岸敌人压制射击。小船一颠一簸地向河心斜漂过去。“就像树叶一样。”张生荣说,敌人的枪弹在小船四周“簇簇”落水。

    “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张生荣回忆,刘伯承、聂荣臻都走出工事,为了首长的安全,冲锋号停吹了。刘伯承命令:“继续吹!”站在一旁的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肖华抢前几步,从一名司号员手里夺下号来,挺起胸膛吹起来。

    张生荣说:“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龟儿子,向我们打吧,只要别打中我们的船就行。”

    神炮手赵章成拿出仅有的4发炮弹,仅用两发便击中敌碉堡。小船,载着十七勇士在弹雨中艰难前行。

    黑压压的敌人从山上冲下来,赵章成又射出最后两发炮弹,一一命中敌群。熊尚林率勇士们冲上岸,最终控制了渡口。

    然而,渡河并不顺利。

    “水流太急无法架桥,木船的最大容量只能坐40人,往返一次要一个多小时。”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副馆长宋福刚说,照此速度,全军两万多人马全部渡完需要一个多月。

    军委决定:红1师及干部团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从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岸北上,火速夺占320里外的泸定桥。

    此刻,得悉红军在安顺场强渡成功后,蒋介石正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

    谁先赶到并控制泸定桥,谁就掌握了制胜权。

    翌日凌晨,红2师4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也接到命令:担任左路纵队先头团,以3天时间赶到并夺占泸定桥。(刘永华 樊永强 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