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作为长征出发地之一的福建宁化也就格外地引人关注,宁化县夕阳红艺术团就是活跃在这块红土地上的一家业余艺术团。近十年来,团长巫瑞才为着自己心爱的事业是那般执着,却不图一点回报。
今年的老巫格外的忙,一方面,宁化各个村镇邀请他们去演出,另一方面,因为他对红军山歌的整理名声在外,全国各地的许多媒体纷纷对他进行采访。1997年8月,巫瑞才从宁化县政协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了,他看到每天都会有一些老人在当地祠堂里拉二胡、唱山歌、说快板,吸引了不少附近居民来观看。这时他心里就萌发了一个念头:当地是革命老区,经济还不发达,很多地方的农民没有城里人那样丰富的文艺活动,如果把这些有文艺才能的老人组织成一个文艺团体,在农村一定大有可为!于是,他马上开始组建夕阳红艺术团。经上级批准,宁化县夕阳红艺术团于2001年2月成立了。
老巫说,艺术团的宗旨可以用五个“自”来概括,就是自筹资金、自备乐器、自制服装、自编自演。艺术团成立6年来,一共在宁化的各个乡村演出了70多场,7万多乡亲观看了他们的演出。根据他们的演出效果,最受乡亲们欢迎的节目当属当年红军时代的山歌了。
谈到收集、整理、演出红军山歌的初衷,老巫说,夕阳红艺术团成立后不久,在一次下乡演出中,他们表演了《韭菜开花一杆心》,结果和所有节目相比,这首山歌得到了老百姓最多的掌声。当时他就动起了心思,宁化是革命老区,曾经是红军长征的集结和出发地之一,宁化也养育了很多优秀的红军战士,为红军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如今当地的老百姓对红军很有感情。到宁化走一走,会发现很多红军遗迹,在老百姓中间还流传着不少的红军歌谣。这些对于宁化来说,是很珍贵的精神财富,有的还具有史料价值。如果把这些歌谣收集整理出来,既能丰富艺术团的曲目,带给老百姓更多的欢乐,还对观众有着教育意义,同时对史料的保存也有不少贡献,这真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正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强烈的愿望,使得老巫带着几位艺术团的创作骨干开始了收集整理工作。
几位老人听说了老巫的想法,很是赞同,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老巫说,大家对红军的感情很深,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久,但是大家一提起红军,都非常激动。宁化县的很多人家都或多或少地和红军有联系。这几位创作者的同乡中有的就参加了红军,如今,参加红军的绝大多数都已经去世了。怀着一股热情,几位老人开始了琐碎而繁重的工作。从来没有受过音乐专门训练怎么办,从头学习;经费紧张怎么办,自己凑钱。就这样老巫他们一方面学习乐理知识,一方面走村串寨搜集资料。终于,越来越多的山歌在他们的努力发掘下收集整理完毕。老巫他们收集整理创作的红军歌谣有《韭菜开花一杆心》、《红军带来六月红》、《朱德军长来宁化》、《淮土是老区,革命贡献大》等。现在,在夕阳红艺术团的节目单里面,一共有20多首红军歌谣。而收集整理红军歌谣也大大丰富了夕阳红艺术团的演出节目,老巫他们就带着这些节目经常出去演出,为老百姓们送上精神食粮。老巫说,演出的效果非常好,老百姓们很喜欢,每次演唱红军歌谣的时候,都能听到台下有人也跟着唱。
说到最满意的一场演出,从老巫的言语中还能感受到那份喜悦。2005年11月,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宁化县老年促进会、宁化县老区办主办了一台晚会,演出任务就落到了夕阳红艺术团的头上。老巫接到任务后,就立即和同伴们开始组织和排练节目。由于有演出经验,节目资源也很丰富,因此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艺术团组织了包含17个节目的一台晚会。演出现场,艺术团的演员们不仅演出了《说老区,道宁化》、《红军带来六月红》、《朱德军长来宁化》等反映当年红军战斗生活的节目,还演出了《歌颂淮土新面貌》、《共建平安宁化县》等反映宁化新变化的节目,赢得了老百姓的欢迎。老巫说,那场晚会让艺术团的每个人都非常兴奋,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的群众前来观看,群众的欢迎和认可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希望夕阳红艺术团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也能为群众们奉献一台好节目。
老巫他们并不满足只演当年的节目,他们还按照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的那样“与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创作新节目,满足群众们的新的文化需求。计划生育宣传法律知识宣传等内容都是他们演出的重点。巫罗俊怀念堂,这个昔日里香火缭绕、纸幡垂挂的宗祠,也成为了当地先进文化建设的课堂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舞台。
现在,在宁化这块革命老区的红土地上,夕阳红艺术团已经堪称一道像晚霞般美丽的风景。艺术团和老巫的名气越来越大了,老巫从来没有向邀请他们演出的地方提出任何要求。有人说,老巫肯定发财了,但至今老巫仍没有收回在艺术团创建之初时自筹的资金。有时一些地方看到艺术团在努力进行精彩的演出却不索取一分钱的报酬,会主动给一些费用,但老巫把这些钱全都交给团里。当有人问到老巫为什么心甘情愿干这种白费力气却没有任何回报的事情时,老巫总会平淡地说:我已经退休了,但还领着人民的工资,当然就还要为人民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