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细妹:那年我是红军宣传员
http://www.cflac.org.cn   2006-09-15  作者:余宁 邱振刚 黄河清 张冬青  来源:中国艺术报
 

    闽西4月的天气总是阴沉沉的,风雨随时都可能会到来。就是这样的一个午后,我们驱车来到了宁化县泉上乡泉上村,拜访当年的女游击队员——刘细妹。老人早已得到了我们要来的消息,我们刚到大门前,老人就已经在中堂等待记者一行。老人身材很矮小,穿着客家人传统的蓝布衫,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虽然她已经92岁了,但是目光炯炯,精神矍铄。她还亲自拿板凳让记者一行坐下说话。我们听不太懂老人那口音很浓的客家话,但却能深深感到那股热情。邻居们看到记者一行来采访刘细妹,也都围在老人的周围,和我们一起细细倾听老人讲述那段艰苦的战争岁月。

    讲起过去的岁月,刘细妹非常兴奋。她说,长汀属于中央苏区,红军很多。由于过去受到国民党的军队欺负,爱护老百姓的红军很受人们的喜爱。自己周围的很多人都参加了红军,或是参加了游击队,他们也给当地百姓说一些红军的政策。当时年纪尚小的孩子都很羡慕红军背着枪,背着大刀,很英武的样子。那时,刘细妹也很想参加革命。在她17岁的时候,就投身革命,参加了游击队。由于当时她的身材很小巧,性格又很活泼,蹦蹦跳跳,一会儿出现在这里,一会儿出现在那里,所以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跳蚤妹”。

    参加了游击队后,刘细妹的任务主要配合红军进行宣传。她说,当时,敌人对中央苏区控制得很厉害,经常有敌人来围剿红军。和敌人相比,红军的人数很少,实力和装备比不上敌人。为了让更多的人参加红军,她与其他的游击队员配合红军进行宣传,动员大家参加红军。他们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当地山歌的调子填入新的内容,唱歌给穷人们听,向他们讲红军是为老百姓着想的,只有跟着红军才会有出路。一种就是在村子里的一些墙上写标语,老人现在还很清晰地记得标语的内容。她告诉我们,标语有“当兵就要当红军”、“冲锋陷阵最光荣”、“无产阶级好英武,杀死敌人不留情”等。说到高兴处,老人还为我们唱起了《国际歌》,她说,那时侯,红军教我们唱《国际歌》,几乎人人都会唱。老人说,当时参加红军的人很多,因此很多人家里就缺少劳动力,她们就组织起来人帮助红军家属干一些农活。

    最令老人难以忘怀的就是去瑞金开会。刘细妹性格很活泼,很热情,工作也非常出色,曾经担任游击队的队长、书记。1931年,刘细妹19岁那年,她作为当地的群众代表,到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参加会议。老人说,当时,我们那个地方只有两个人作为群众代表去瑞金,她就是其中一个,因此感到非常光荣和兴奋。在瑞金的时候见到了毛泽东等中央的领导,给她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央领导的形象很高大,很受人们拥护。她还说,毛主席当时住在长汀和四都,他有时候住在长汀,有时候住在四都。

    在长汀的时候,刘细妹曾经参加过好几次战斗。她说,在长汀和上杭交界的腊口、在连城,她都参加了战斗。她还参加了铜岭、铁岭的战斗。在红军长征前,在中央苏区的东大门,进行了阻击敌人的松毛岭战役,刘细妹也参加了那次战斗。她说,当时战斗打得很厉害,炮声很大。去松毛岭只有一条山路可以走,当时她就要求去前线,但是领导说,小跳蚤,你就不要进去了。最后,她一再坚持,才被允许去。虽然只有很短的10里路,但到达前线,也不是很容易的。敌人的飞机经常来进行轰炸,敌人的飞机来的时候,她就躲起来,敌人的飞机飞走了,她再出来继续赶路。

    回忆起当年战斗的情景,刘细妹说,当时,山下的村子里都没有男人了,他们全部上山上打仗去了,女同志们的工作是抬担架,运送伤病员,小孩的任务是给山上打仗的人送水、送饭。由于刘细妹的身材矮,所以她被安排挑行李。等到担架上山的时候,她就在前面抬担架。就这样,每天都干很多活。战斗进行了很长时间,牺牲的人很多。回忆起战斗的惨烈情景,老人的表情很严肃。松毛岭战斗结束后,红军很快就撤离了。村里人还没来得及撤离,敌人就又向中央苏区进攻了。刘细妹说,敌人不仅疯狂进攻,还疯狂抓捕杀害红军和游击队员,她也是敌人要抓的人。家里人很担心她的安全,她的养父就暗地里找人准备把她带到别的地方,起初刘细妹不愿意,后来由于敌人对红军的迫害越来越疯狂,为了安全,她被迫转移到龙岩,后来又转移到将乐,最后就来到了上泉乡,由于失去了组织的音信,所以一直没有和组织联系上。后来,只好在上泉乡住了下来。“当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呀,现在好了。”老人喃喃地说着。

    离开刘细妹家的时候,老人把我们一直送到门口。我们走了好远,老人还在一直挥着手。记者一行无限感慨:正因为有了像老人这样许许多多的英雄,中国革命才取得胜利,我们才有了今天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