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的老红军伍衡阳如今在湖南省军区东湖干休所安度晚年。
71年前,红6军团来到伍衡阳的家乡,湖南石门县九间铺村。
“以前国民党的军队一进村,就抓鸡赶猪的。红军不一样,他们不随便进老百姓家门,也不拿东西。”伍衡阳回忆说。
和村里很多乡亲一样,未满17岁的伍衡阳觉得“这是咱百姓的部队”,就参加了红军,后来“编入了6军团16师46团1营2连”。
1935年11月19日,伍衡阳随部队开始长征。“那时武器紧缺,不是每个人都有枪,我就没有。”
在溆浦,他们与敌人正规军遭遇。“虽然没枪,还是跟着大伙一起冲锋,并不觉得害怕。”伍衡阳说,“战斗结束后,我在阵地上捡到一杆枪和一些子弹。”
“那是我第一次拿起枪啊!”伍衡阳正高兴,连长就把他叫了过去,“连长说,‘你年纪小,下次缴获了再分给你。’”
1936年5月,部队翻越哈巴雪山。前面的人用铁铲在冰雪上挖孔,后面的人踩着前面挖的孔往上爬。“仰面看,头顶上有人,低头看,脚底下也有人。”伍衡阳说。
雪山陡峭险峻,行走时呼吸困难,一不小心就会跌入深渊。“我们班有12个人,我是副班长。过第一座雪山时,有1个人没能下山,其他11人到了甘孜。”
走过雪山,部队又到了阿坝,前方是望不到头的草地。“那时粮食紧缺,上面下命令,以班为单位,带上银元出去找。”伍衡阳说,“头一天,什么也没找到。”
“第二天中午,我到一个房子里,发现角落有一堆青稞麦。”伍衡阳抓了一把,捻了捻,里面居然有麦粒。
“我高兴坏了,抓起来又打又捶。到天黑,我们弄到了20多斤麦子,背回去大伙一起用锅炒。我们是连队里最先弄到粮食的。”伍衡阳自豪地说。
但粮食很快就吃得差不多了。“大家就开始吃自己的皮带。坐在火边,一边烤一边吃。有皮带的是少数,很快也吃完了。”
最后剩下一把青稞,大家都不肯吃,推来推去,结果把青稞碰到地上。“我们都很难过,一粒粒捡起来吃掉了。”
饿着肚子行军,伍衡阳掉队了。有一次,当时的师长张振坤骑着马,亲自带着收容队,收容掉队人员。
“师长一眼认出了我,‘小伙子,你今天怎么掉队了?平时你不是挺精神吗?’”伍衡阳告诉师长,“粮食吃完了,我实在走不动了。”
师长听了后,很久没说话。随后,他让伍衡阳把机枪放在他的马背上,骑着马走。伍衡阳没有答应。
“师长刚走,师政委就来了。他一见我那副没精打采的模样,立刻就发火了:‘你怎么搞的!’”伍衡阳回忆道。
“我支吾说,‘实在走不动了,我……’政委听后,二话没说,照着我的背上就是一棍。”
挨了棍子的伍衡阳满心委屈。怕政委再来一棍,他低着头、抹着眼泪继续往前走。不知不觉间,竟到了目的地。“回想起来,我真得感谢政委那一棍子。”伍衡阳说。
“我们班长负伤了,又没药吃,后来就掉队了。过阿坝草地时,我们班牺牲了4个人。”伍衡阳说,“之后又牺牲了两个,走出草地以后,我们班就只剩下4个人了。”
长征后,伍衡阳又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来,他曾担任东北公安部队干部部副部长、山东省济宁军分区政治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