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撼天动地的长征,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正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歌颂传扬。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历史的隧道被接通,记忆的闸门被打开。人们正通过与长征相关的各种文字、声音、图像,实物、史料、图片,诗歌、文学、影视作品,去重温那艰苦卓绝的岁月,品读可歌可泣的故事,体会伟大的长征精神。
与长征“接触”多了,便生出一个愿望:重走长征路,寻访老红军。在此情此境中,听老红军指点东西,叙说他的亲身经历,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心灵体验!的确,有许多人,包括一些外国人,正在经历这样的体验。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更多的人只能从电视、报章上看到、读到相关报道。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只能获得一些零星的历史片断、老红军们的只言片语。这些访谈、记述,多是零碎的、芜杂的。我想,如果能让老红军们坐下来,完整地讲他长征中的往事,我们的感受必定非同一般,对长征精神的理解也更加真切。
每一位长征过的老红军,都有着丰富的经历和感受。
在回忆离开瑞金、云集于都城时,老红军钟明说,他和战友们忙着把大量伤员托付给老乡们:“抛下群众和受伤的战友,心里那个难受啊……”当年,李德不顾敌强我弱的现实,死保广昌。提起这场血战,老人心有余悸,“作孽啊!伤员多得都包扎不过来!”
戴镜元说:“那时候真是苦啊,过草地的第三天晚上,我与几位同事在倾盆大雨中戴着斗笠,把包袱垫块小油布放在膝盖上当桌子,一直侦听到天亮。”“四渡赤水、二占遵义、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我们都为中央提供了重要情报,毛主席赞誉我们是‘长征路上的灯笼’。”
还有如曾经三次跋涉挺进雪山草地的“百岁老红军”刘应启,遵义现在健在的最后两名老红军王道金老人和李光老人等。他们的话语和经历中还蕴藏着多少故事!然而,我们无从了解更多。
诚然,老红军们年事已高,有的难以长时间接受访问,有的记忆难免零乱。但也有访问者的原因。比如,有的人提的问题过于笼统,或过于幼稚,让人不知所措。而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许多人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鲜有人能静下心来,花上相当的时间,陪老人聊天,听老人讲述,再整理成篇。
一位健在的老红军,就是一部活的历史。他们每个人关于长征往事的回忆,搁在一起,就是一部蔚为壮观的长征“微观史”。这样的“微观史”,以其生动的细节,特定的语境,亲历的故事,对后人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吸引力,无疑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资源。而随着岁月的更迭,存世的老红军越来越少,如再不抢救,这样的“微观史”只怕就从此消失了。
每个人其实都可以聆听老红军讲长征往事。而当每个健在的老红军的亲历,都被完整地用图像、声音和文字记录下来,历史就不仅有了回声和留影,而且随时都可以在时代的坐标系上与后人对话。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乃至100周年甚至更远些时候,我们仍然可以聆听老红军的讲述,与历史近距离接触,体味什么是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