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至7月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现代戏展演活动在北京举行。展演期间,一批以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为题材、集中展示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光辉形象的优秀作品,受到戏剧界和广大观众们的热烈欢迎。7月10日,由中宣部文艺局、文化部艺术司和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党85周年现代戏展演座谈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就本次现代戏展演活动、如何进一步繁荣发展现代戏创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些塑造了不同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形象的优秀作品,为创作现代题材的舞台剧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它们在题材的开掘上有新意,在人物的塑造上有亮点,在艺术效果的呈现上有拓展,体现了主旋律作品新的创作成就和高度。”这是参加此次座谈会的专家对本次现代戏展演活动的一致评价。
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汤恒,戏剧评论家王蕴明、曲润海等专家认为,本次现代戏展演剧目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深深地打动和感染了观众,拉近和适应了今天观众们的审美取向和情趣,既展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的本色和风貌,又具有艺术的亲和力和审美愉悦。戏剧评论家李春喜、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资华筠等专家认为,本次展演的《移民金大花》、《黄土谣》、《迟开的玫瑰》等现代戏把艺术的笔触对准在改革开放时代潮流中的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命运,真实地表现了他们奔向小康生活道路上所面对的困难、挫折以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深刻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巨大的人格魅力。
与会专家认为,在文艺创作的某些领域,还存在着娱乐至上主义和庸俗、低俗、媚俗的文艺“三风”问题,那些奋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的广大普通劳动者却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险,这就直接导致了许多作品远离生活,远离广大观众,远离了艺术的崇高使命。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认为,文艺产品是蕴涵着一定精神含量的产品,产品中精神含量的多寡、精神品质的高下、精神取向的进退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在接受者的评价之中。在当前社会中,坚守社会良知与呼唤时代先锋仍然是文艺作品不可推卸的使命。舞剧《风雨红棉》、京剧《华子良》、眉户剧《迟开的玫瑰》、采茶戏《燃烧的玫瑰》等参演剧目,其精神取向正是对社会良知的坚守和对时代先锋的呼唤。本次现代戏展演活动中的作品,以赤诚的肝胆、坦荡的胸襟、理智的操守、激情的奉献,申说了崇德尚义、守道护义、弃利取义和成仁就义的种种典型,这将有助于我们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理性前行。
而李春喜、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刘彦君等专家认为,本次现代戏展演中的作品在表现普通人的时候,始终怀着理想主义激情,遵循生活的本质事实,努力在困厄中发现美善,在挫折中展示信念,在平凡中抒写崇高,从而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
专家认为,参加此次现代戏展演活动的这些作品都是在长期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优秀的戏剧作品必须是建立在长期不断地深入生活基础之上的。本次现代戏展演中的作品,无论是《黄土谣》还是《红星谣》、《移民金大花》、《迟开的玫瑰》等作品都是剧作者在深入生活进行大量扎实的采访、调查基础上写就的。总政话剧团团长孟冰根据湖南省辰溪县黄溪口乡莲花村党支部书记宋先钦“还债”的事情写出的《黄土谣》就是一个例子。以震撼世界的三峡大坝工程的修建为背景,以百万搬迁移民的悲喜人生为依托,再现移民风采,宏扬奉献精神的方言话剧《移民金大花》更是建立在深入生活基础之上的力作。专家们认为,要想写出优秀作品,需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只有我们的创作坚持“三深入”,我们的作品才能做到“三贴近”。
专家认为,广大戏剧工作者一定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才能创作出更多弘扬正气、真切感人、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才能塑造出更为可亲可敬、富有艺术魅力的共产党员形象,为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增添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