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士平:新歌剧是革命的产物

http://www.cflac.org.cn   2006-07-10   作者:胡士平   来源:中国文联网

 

    歌剧有着特殊的历史,计算起来还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产物。新歌剧是革命的产物,也可以说是共产党的创造,新歌剧《白毛女》的一大特点就是联系群众。

    从1945年的《白毛女》到“文革”前,歌剧是非常联系群众的。以前歌剧里边涉及到的典型人物,不是共产党员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歌剧中影响最大的三个共产党员形象是刘胡兰、韩英、江姐。改革开放以后总政歌剧团创作了《党的女儿》和《野火春风斗古城》,里面的人物形象是田玉梅和金环,这些人物都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形象。

    英雄人物没有反衬就不形象,歌剧中塑造出来一个敌人,一个叛徒。没有敌人没有叛徒,正面形象就树立不起来。比如说刘胡兰、韩英、江姐,后来的田玉梅都是。因此我们要塑造歌剧英雄人物,首先就要体现在戏剧上、体现在剧本创作上。这是我们中国新歌剧的一个特点,音乐和戏剧是同等的地位。

    第二就是要把英雄人物写好。我们的英雄人物应该是最突出的,印象最鲜明的。为什么韩英和江姐特别突出,就是因为她们的唱段很有分量。我们中国叫做中心唱段,外国叫做咏叹调。我们要有有分量的咏叹调,真正的咏叹调要有一定的长度,要有戏剧性的情节,要有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的内心斗争,刻画出内心情感中的各种表现,必须要有这样的唱段。一些歌剧的问题都是核心唱段太短,而且个性化、戏剧化的程度上做得不够。歌剧一定要写好大咏叹调,没有大咏叹调是不行的。

    歌剧还要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表现共产党员的作品,首先就要有社会意义。上世纪50年代是一个英雄歌剧的时代,作品主要取材于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不是作家自己创造的,而是一种社会潮流。因为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群众当中普遍的英雄崇拜心理,所以才会有英雄歌剧的出现。我们要研究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我们讲到要贴近生活,题材要从生活当中来,要写现代的英雄共产党员。(作者为著名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