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出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和“当代化”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并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它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历史。在纪念建党85周年之际,重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具体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独创性经验,同时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概括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时代化,它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并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并且曾经付出过血的代价。这就使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深刻地懂得,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真谛在于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出新经验,将其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科学理论的指导对于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根本性作用。这个科学理论,就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事业进步,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取得的。历史在前进,形势在变化,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鲜明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以之引领中国人民进行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但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都不能完全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而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萌生初始思想到明晰科学概念,由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到认识升华形成理论形态,由领导革命取得成功到领导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成就,是一个艰辛探索的历史过程。
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逐渐有了深刻、完整的认识。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之后,1939年—1940年,毛泽东同志接连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精辟地阐述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重要基础。1945年,党的七大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唯一正确的救中国的理论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转折。以这次会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实践。在这场伟大变革中,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总结历史的和现实的、中国的和外国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提出许多重大的理论和政策问题,以新的思想和观点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指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作出新的阐述,强调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2001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初步形成了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作了进一步论述,将其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同时,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涉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总结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和开放的体系。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会不断产生新的理论形态。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下的新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85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点。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双向的、互动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被运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用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既注重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将其上升为理论,使之马克思主义化。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创立的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使自己逐步“中国化”,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但要“民族化”,而且要“当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具体的、历史的,其内涵是不断发展的。在革命战争年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着重讲民族化、地域性,没有特别提出时代化问题,这是因为当时战争与革命的主题没有改变。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只强调“民族化”已经不够了,还需要与时俱进,强调“当代化”。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此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新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结晶,包括了“民族化”和“当代化”两方面的内涵。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要求来看,既要真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正确认识和联系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念,并不等于在任何历史时期都能够真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不等于能够正确认识和联系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实际。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遭遇过的曲折,既与一些重大决策严重脱离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不完全了解世界发展的局势有关,也与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误解或教条化理解有关。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地认识和联系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实际,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在今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仍将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反映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也将不断向前发展。
(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石仲泉、郑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