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两会、跑两会,看两会、读两会,是这一周中国人政治文化生活的焦点。在民主、团结、奋进的氛围中,从文化的角度看,今年两会也很有特点。
今年两会的人文气氛浓。一个代表性的事实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多次详细谈到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甚至具体提到了文学艺术。所以,今年的两会上,文化方面的议题,比如传统文化的保护、文化体制改革以及伦理、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话题大大增加,有关将民族节日法定化的议题更是成为两会的一个热点。
一批“文化人”在会上参政议政的活跃。出席两会的文艺界委员、代表,不用说王蒙这样的“大家”畅谈“和谐社会必然是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社会,建筑在健康发展的先进文化基础上,建筑在科学和人文文化的昌明上”,言之谆谆而切切,吴雁泽、姜昆、舒乙、茅威涛等老中青三代文化战线的代表、委员也不甘人后,为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
代表、委员对文化建设讨论求真务实。就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来说,两会代表、委员多次提出了相关议案、提案,他们积极倡议:优秀文明因子多多、底蕴厚重,是构建和谐社会、汲取精神营养和文明动力的宝贵资源。
之所以如此,大家都很明确,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不断提高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经济发展需要文化建设所提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构建和谐社会,文化是最重要的精神动力。为了和谐,包括文化界在内的所有代表、委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表现得极其强烈。
两会,勾勒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人们欣喜地看到,国家在着力解决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同时,也对文化事业的发展给予了积极的关注和巨大的投入。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全社会开始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文化建设的步伐将更加坚实而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