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国家和民众高度关注的大事。作为上传国情,下达民意的“两会”记者,采访时的报道取向至关重要。但我在“两会”报道过程中,发现有些记者,在报道取向上有误,他们或根据个人所好来选择,或盲目“追星”,而不是去认真寻找新闻源或挖掘真正的新闻。
3月3日下午2点35分,蓝天下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东门口。参加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开幕式的委员车队,先后从各个驻地抵达。一些“名人”或“明星”委员,下车后便被众多记者“围追堵截”,那场面简直像打仗;更多普通的委员,不仅鲜有记者采访,走路也要小心躲闪那些“敬业”记者的碰撞。这反差实在是太大!
当我随机问几位在人群包围圈外拼命垫起脚根高举相机狂拍的记者,“拍的是谁呀?”,得到的回答竟是“我也不知道,反正是热点人物”,令人愕然!回来一查,发现从每年“两会”期间的报道中,都能发现这类记者“抢镜头”的新闻。可见这已不是偶然的现象,竟是一种例风了。这种风气还是不要得好。
诚然,“名人”或“明星”委员,平常就是媒体和大众所关注的焦点,“两会”上能采访到他们,新闻性自然很强。但我想,“两会”期间,新闻的落脚点,更应该在实质的内容上,而不只是看张“名人脸”。那些名人,即便他们有话说,其内容平时在媒体上也多有提及,不一定都值得如此关注;如果他们没有新的实质内容,又何必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在他们身上?
再有,新闻更需要追求的是那“独特”性。如果几百家媒体千篇一例的都是那些“名人脸”,还有啥意思?
我个人在这些天的采访中发现,那些从事普通职业的普通委员,由于了解实际情况,拥有第一手资料,他们的提案大多能反映出普通老百姓的真实心声,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也多是真正的热点问题。譬如温家宝总理今天在政府报告中提到的“三农”问题、政府基层存在的腐败和官僚作风等问题,他们就更有发言权。他们和他们的提案,更应是“两会”记者所关注的重点新闻。
据政协会议秘书处负责人杜亚利的通报,今年参加政协大会报道的中外记者超过2000人,而参会的政协委员也只有2000多名,几乎是一对一的比例。从理论上看,每个委员至少都可以被媒体报道几次。但事实上呢?我们会发现,有很多提出过很好建议和提案的普通委员从未受到记者的关注。
今天听了温家宝总理政府的报告后,感到非常务实。由此我自己开始反思,也顺便问问一些同行,记者在“两会”上到底该追啥“星”?希望以后参加“两会”的记者,能少点哗众取宠的想法,务实一点,多报道来自基层和一线的普通代表和委员,多报道一些实在的议案和提案,而不是盲目的去追“名人”或“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