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关注儿歌创作:我们应给孩子们什么样的儿童歌曲

http://www.cflac.org.cn  2005-03-04 17:08   作者:顾瑞珍 周玮 吴晶晶   来源:新华网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我只要双截棍,哼哼哈嘿……”稚嫩的童声哼唱着这样的歌曲,令许多听者担忧:属于孩子们的歌曲在哪里?如何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成为此次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少儿歌难敌流行曲?

  “我的孙子小嘴里整天哼哼的都是流行歌曲,有时还是日本动画片的调调。”全国政协委员、中信泰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翁祖泽说。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螺号》《采蘑菇的小姑娘》《娃哈哈》《小燕子》,听到这些优美的旋律,童年的温馨与烂漫就被激活。这些经典的少儿歌曲,已成为许多人对童年永远的回忆。

  今天,享受着优越生活条件的孩子们,不能因物质的丰富就省却心灵成长的重要环节。沉重的课业负担、升学压力、青春期对异性的蒙眬情感等,使青少年急需符合他们精神需求的文化生活。“由于优秀少儿歌曲的缺乏,使孩子们被流行歌曲包围,从成人世界中寻找养分。许多内容粗滥的精神消遣品就这样影响孩子们尚在发育中的心智。”翁祖泽委员忧心地说。

  在孩子们的眼中,学校里教的少儿歌曲难敌流行歌曲。“学校里教的歌曲十分枯燥单调,歌词很多是讲大道理,教育味太浓了。”北京受水河小学六年级学生王子婧说,“流行歌曲节奏感很强、形式新、变化快,很容易上口,学起来很快。其实很多歌曲的意思自己也并不完全明白。”

  少儿歌曲缘何难流行

  有的政协委员认为,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的优秀少儿歌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养料。现在虽然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少儿歌曲,但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远远无法满足青少年的需求。

  翻开孩子们的音乐课本,不难发现,由于过分强调“寓教于乐”,导致有些作品教多而乐少,缺乏童趣和童心;或者以成人语言代替儿童语言,用成人思维代替儿童思维,歌曲内容枯燥、脱离生活,说教意味太浓,孩子们没有兴趣。

  全国政协委员盛中国认为,现在少儿歌曲的创作队伍老化,创作者年龄偏大,少儿歌曲创作者很少深入体验孩子们的生活,对当今孩子生活不了解,更谈不上根据他们心理的变化调整创作风格。

  全国政协委员关牧村认为,缺少支持创作的激励机制,创作少儿歌曲的报酬远远低于创作流行歌曲,因此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少儿歌曲创作。

  在创作出的少儿歌曲中,能在孩子们中间“流行”起来的也寥寥无几。李素华委员认为,少儿歌曲绝大多数只是纸上谈兵,很多优秀作品难于和孩子们直接见面,这也影响了创作者的积极性。

  少儿歌曲创作路在何方

  孩子们的世界是天真无邪的,他们对歌曲喜欢与否,绝对不会委曲求全。全国政协委员王馥荔认为,“少儿歌曲应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纯真、善良、美好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对孩子的成长也更有利”。

  盛中国委员说:“现在的传媒十分发达,孩子面临的选择很多,儿童歌曲要让孩子们喜欢,首先要研究孩子们的心理,作品的内容要贴近孩子,音乐语言要丰富多样,要符合孩子们的审美心理。”除了保证质量,还要靠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如目前在孩子们中传唱的《哪吒传奇》主题歌就是依托了动画片的热播。

  “要大力加强儿童歌曲的推广传播工作,让优秀少儿歌曲流行起来,尤其是现代传媒要给少儿歌曲展示的空间,让写在纸上的歌变成声音及时传达给孩子们。”王馥荔委员建议,一方面作者要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汲取灵感和养料,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创作符合孩子们特点的歌曲;另一方面,要建立激励与表彰机制,社会各方要给予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