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在促进中华各民族团结、融合、统一和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凝聚作用。近年来,中国致公党与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专门对地域文化开展了合作调研。记者日前就此专访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主席罗豪才———
地域文化 源远流长
问:中国地域文化包涵很广,如三晋文化、闽南文化、河洛文化、客家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您认为这些地域文化与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何在?
罗豪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是中国各地域各民族,经过数千年的文化交流、汇聚、融合,不断发展的结果。近几年来,我先后带领考察组到福建、江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对地域文化进行调研,发现这些地区博大精深的根祖文化吸引了众多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前来寻根问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以河洛文化为例,中原地区是客家人的发源地,历史上客家先民的三次大迁徙都与中原有关。河洛、闽台、粤港澳人民之间有着浓厚的血缘和文化关系。据考证,福建居民70%来自河洛地区。在台湾,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2.7%,其中80%以上是福建去台湾的河洛人,还有不少是祖籍广东的客家人,他们自称“河洛郎”,称自己的方言为“河洛话”,在台湾许多人的家族谱上和故人的墓碑上,可以看到泗水、垄西、颖川一带的地名。
血脉同源 影响深远
问:您认为地方传统习俗对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有多大影响力?
罗豪才:许多地方传统习俗和艺术形式对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仍保留着许多家乡的风俗习惯,如客家人的婚丧嫁娶、年节庆典、口音、生活习惯等无不沿袭着河洛人的文化习俗。再比如京剧、闽剧、高甲戏、四平戏、莆仙戏、歌仔戏等中国地方戏剧,经过改进,在台湾拥有众多的观众,并流传于东南亚。再如在台湾,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许多台胞在山东参访时,无论行程多么紧迫,都会抽时间去拜访曲阜“三孔”圣地。每年都有不少台胞到福建莆田湄州湾祭拜妈祖。
问:文化寻根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姓氏文化”,请您谈谈其作用?
罗豪才:河南是姓氏大省,据专家考证,源于河南的姓氏有110多个。台湾俗语“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而福建则有“陈林满天下,黄郑排满山”之说。其中陈、林、黄、郑等姓氏的根源均处于河洛———陈姓源于河南淮阳、林姓源于河南卫辉、黄姓源于河南潢川、郑姓源于河南荥阳。因此,作为中华民族之根、古文化之源的河洛地区,对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近年来成为他们寻根问祖的圣地,仅台湾同胞来河南寻根的就达近百万人次。
还有刘、李、杜、房、朱、尧、田、孙等姓氏都可以在山西临汾一直寻到根。我亲见的一个例子是,和我一同参加考察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张伟超,他祖籍广东,出生于印尼,在山西洪洞考察时看到了张家家谱,说:“在这里我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家,我确信了自己是山西人。”
文化传承 任重道远
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传承,是中国人民与广大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对此您有何建议?
罗豪才:首先要加强区域文化的发掘和整理,建议将区域文化研究列入国家长期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给予重点支持。
其次,海外侨胞在海外兴家创业,生息发展,融合东西,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华侨华人文化资源。因此,我们应了解认识广大海外侨胞是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了解认识华侨华人文化与中华优秀地域文化的血脉关系与传承关系,进一步增强海外华侨华人对祖(籍)国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此外,海外华文教育不能光停留在课堂教育,还应积极开展夏令营、中华文化寻根之旅等活动。特别是对于新一代华侨华人,要通过历史和文化教育,使他们对祖(籍)国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更加热爱祖(籍)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3月02日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