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25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嘉兴市人民政府、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嘉兴巴金祖籍所在地开幕。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参加了开幕式并讲话。
本届巴金研讨会的主题为“巴金与当代”,倡议以新材料、新视角、新观点推动巴金研究与当代思想文化的沟通和同步发展。为鼓励年轻人读巴金,发掘巴金作品中不会过时的“未来指向”,已经成为与会的学界代表谈论的重点之一。而适逢送别巴老,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和我国各地的70多位研究巴金的学者,在研究巴金文字成就、总结巴金与当代意义的同时,更多地对大师人品、文品、人格的追忆,以传承巴金精神,怀念大师。
发掘“未来指向”——鼓励年轻人读巴金
本届研讨会分三大议题,就“巴金的创作和思想对当代文学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经典化的巴金创作与当代思想文化的沟通”、“新发现的巴金文献资料与当代思想文化关系”这三方面展开讨论。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研讨会将专门设立青年论坛,从文本入手深入研究《随想录》,以此鼓励年轻学人也参与巴金研究,加强巴金作品与当代读者的沟通。
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会长陈思和表示,加强巴金作品与当代读者的沟通,关键在于发掘巴金作品中不会过时的“未来指向”。他说,巴金的创作和他生活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但是巴金的大多数作品经历了半个世纪,即使是1986年出版的《随想录》距今也有将近20年的历史,于是很多读者,特别是年轻人误以为巴金过时了。其实深刻丰富的巴金作品,在紧贴时代的同时,也有许多“穿透”现实、指向未来发展的展示。这种展示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是能给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启发的。
怀念之话说不完——他是我们民族的良心
由于适逢送别巴老,本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学术讨论之外,谈论最多的就是大师的人品和文品。
上世纪30年代初就接触过巴金文章的画家郁风千言万语纪念他,归根结底就一句话:“他是我们民族的良心!”
耄耋之年的画家丁聪,在回忆创作巴金头像时,用“思想家”形容巴老。“抗战前我们就认识了,他比我大十一岁,我嘻嘻哈哈的,他总是很严肃,平常不说话,像个思想家。”丁聪回忆说,流传很广的那幅巴金头像作于1984年,他创作的那幅样本是巴金创作《随想录》时拍摄的工作照片。“这个低头的神情我觉得抓得很好,很能代表巴老的精神。”
|